(1)、眉眼盈盈处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哪边
眉眼盈盈处
-----摘自一首吟诵浙东的古词
记得小的时候,曾听去过普陀朝佛的邻居老爷爷讲过,过了宁波,到了舟山的普陀,向东望去,便是一望无际的东大洋,那里是世界的尽头,到了那里,便走到了天边。从那时起,浙东这块神奇的土地便在我的脑海里变得十分遥远了起来。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邻居老爷爷那绘声绘色的讲述,他们当年离开普陀,船行在东大洋上,遭遇海盗,他们有幸逃脱的几个爬上了一条大鱼的脊梁,仅在这条大鱼的背上就走了三天三夜。而那大洋的尽头,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地方。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里全然不是象邻居老爷爷讲述的那样,但还是感觉浙东依然是那麽的遥远,还是那麽的神秘。几次幻想着能踏上浙东大地,几次都有去到遥远的远方漂泊流浪的人生况味。
要想了解浙东的历史,就必须回溯到7000多年以前。在那洪荒的远古,勤劳、善良的先民们就在块冲击平原上繁衍生息,用自己的睿智创造出了光彩夺目的河姆渡文化。记得史料上记载,河姆渡遗址1973年被发现,其中出土的稻谷,经鉴定为世界上迄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谷。现在想来,我对浙东的真正了解,最初还是从有关的“河姆渡”的知识开始的。而河姆渡这个词,本身就充满着神奇和诗意。
再识浙东,是源于中学课本上讲述的那条始于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宁波港和岛屿星罗棋布于东海之上的舟山群岛。我知道了,那里并不是天的尽头,那里有溪水翠嶂,那里有海天佛国,那里有弥勒的家乡雪窦寺,那里有观音的道场普陀山。历史上,王守仁曾在那里开创了流传海外的“阳明学派”,黄宗羲也在那里创办了影响甚广的“浙东史学”,更有甚者,那曾显赫一时的秦皇汉武,也曾派遣求仙的方士相继踏上过这片神奇的土地,从这里入海寻仙,去找过那能使人长生不老的海上神仙。千百年来,这里也曾燃起过倭寇的侵扰和封建王朝更迭的硝烟战火,这也给这神奇的浙东大地陡增了些须苍凉与悲壮之感。
今年春节,我曾有过一次浙东南之旅。那如诗如画的楠溪江水,那瑰丽通灵的雁荡山色,第一次领略这天地间无遮无掩的秀色,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象这充满着灵性的山水一样美丽。而这次去走浙东,我相信,浙东不仅有着人文的璀璨,而浙东山水更有着其独到的美韵。这便使我不由地想起了宋朝词人王观吟诵浙东山水的那首古词:“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浙东便又象一位天生丽质的江南女子亭亭玉立在自己的幻觉之中,而浙东的山水便幻觉成了她横流的眼波和蹙皱的眉峰,心,也就早早飞向了那遥远的东海之滨。
眼下已是暮秋时节,此时的北方早已是秋风瑟瑟、万木凋零,失去绿色的山峦就象一个将要拼尽气力的北方汉子,于落叶秋风之中裸露着累累暴跳的筋骨在竭力地托起着煞白煞白的秋阳。我们乘坐的是一架地方航空公司新近引进的由美德联合制造的多尼尔小型客机,小飞机虽然只有32座,但其乘坐的舒服程度一点也不压于大型的航班,难怪空姐一开始就介绍说我们乘坐的是空中奔驰。
当航班稳定飞行在近万米的高空,透过舷窗下望,一层薄如蝉翼的岚气罩于机翼下的山峦河床之上,秋阳的光线透过那层轻轻的岚气直射到沟壑纵横的北方大地上,沟沟壑壑之间,到处裸露着深褐色的岩石,偶尔出现一条河流,也被周围单调的颜色涂染的没有了生机,惟有让人感到欣慰的,就是这一轮白色的秋阳,它把光线泼洒在这沟壑间铺展着的田陌上,在这年轮的边缘,还能让人感觉到北方地脉的一丝律动。
航班飞过长江,机翼下的景色便开始呈现出了绿意,虽然这里也是暮秋时节,但此时的江南依然葱翠一片,绿茸茸的山峦纵横在大地上,又有一湾湾湖水和一条条的河流镶嵌其间。江南的暮秋时节,依然是那样充满着生机和溢露着灵气。
下午6点,航班在宁波的栎社机场降落,来接站的宁波同行早就等候在那里了,我们一同乘车去到宁波市区。宁波这个城市,它不象内陆城市那样人声嘈杂,走进市区,你便感觉到走进了一片绿色的海洋。也许这满城的绿色能过滤城市的喧嚣吧,暮色中的宁波显的是那样的安详和静谧。三江水在这座现代化的港口城市中悄无声息地流过,城市宽广的马路两旁、耸天的楼厦之间,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坪和绿意盎然的草地,深深地呼吸一口气,能感受到大海的气息。
走进浙东,是我一直向往的旅途,如今置身于这片土地上,也许是在北方呆久了,第一次到这里,我就被一种强烈的新奇感拽住,激动的不能自抑。心,好久没有这样激动了,也好久没有这样鲜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