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范崔燕 欧阳媛斐)4个月时间,西门街道119名社工4个月共走访3万余户居民。开展这项名为“送服务,征需求——百名社工进万家”的活动,为的是让居民的需求和现有的服务资源实现零距离对接,进一步发现居民深层次的需求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服务。
“儿子患精神疾病,《残疾证》要过期了,该怎么去办理?”“小区路面上减速板太高,自行车骑过去车斗里物品经常被震落。”“我平时一个人在家,很孤独,能不能找个人来谈谈心?”带上《告民居书》,带上《社区居民服务手册》等服务资料,13个社区的社工便陆续来到居民家里,各种各样的需求被一一带出来。不少社工的工作“附加值”还更高——辖区内的教育、绿化养护、医疗等资源也被充分挖掘出来。
在这次活动中,13个社区的书记都亲自带队,认真了解居民诉求,详细记录走访过居民反映的情况,并及时处理。文化社区书记李德利走访的是后河小区椅子巷6号至12号等住户,共279户家庭。期间有居民向他反映,后河小区东大门人员进出十分频繁,但是门开得太小,经常造成拥堵现场。走访回来,他立即把意见反馈到小区物业部门,并一起到现场查勘情况,制定有效措施,目前已顺利解决了该问题。
“从事社区工作时间长了部分社工难免会出现‘等居民上门’的心态,这次活动则让社工主动走出去,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解决居民的困难,对构建社区的和谐非常必要。”李德利在走访的中还摸索出工作经验,即“三带”原则: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问题。他坦言,走访之前要充分做好功课,了解这户人家的家庭情况、休息时间,要详细询问居民的生活需求,还要征询居民们对社区服务有哪些看法和建议。
近年来,西门街道不断依托义工资源,逐渐形成了教育培训、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医疗服务、营养健康咨询、教育咨询、就业援助、绿化养护、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等14大类的便民服务项目。“这次走访,就是为了追求社区服务与居民需求之间的平衡,把服务送进门,把需求带出来,这不仅是街道这几年在努力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一项举措,也是转变社区服务理念的一次尝试。”西门街道副主任王海敏说,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工作同专业社会工作相结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次活动就是为以后社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据了解,这次排摸出来的居民个性化需求,街道将通过党员服务中心、行政事务服务中心、居民事务互助中心、和谐服务社“三心一社”等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贴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