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9188390

海曙新闻网

提升工程悄然改变着445岁的藏书楼——

[宁波日报]明天,我们到天一阁看什么?

    2012年01月13日 16:22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一品智者之香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透过这一段导游词,游客一定会对天一阁的藏书神往不已。

  诚然,创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天一阁以收藏孤本、抄本、金石碑刻和明代文献而著名。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天一阁进呈了藏书638种,其中有96种收入四库总目,377种列入四库存目,此举令天一阁之名举世皆知。天一阁还具有百川归流的文化感召力,绵延至今,藏书总数增加到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天一阁这一中华藏书重地历来为人所瞩目,然而,多年来受场地和展陈条件限制,天一阁的馆藏古籍及其历史文化内涵得不到充分展示,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们常常止步于书库之外,不由慨叹:看书难!

  不过,这样的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变。2011年8月起,天一阁对北书库进行了技术改造,如今万事俱备,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本月起将尝试对外开放。今后,游客可以透过玻璃,看到一排排整齐的书柜,领会什么是“典籍浩如烟海”。在北书库,游客还能实地考察文物的保存环境,观看古籍修复的实景展示,了解古籍保护、管理、研究、修复的一系列过程,从而让观众对藏书文化有一个切身体会。专家称,库房本身既具有藏书功能,又是一个大展柜,可谓实用性与展示性相结合,这种实景展示方式在国内尚属首次。

  把游客迎入深闺,把天一阁众多古籍大大方方地亮出来,离不开背后科技力量的支撑,离不开以古籍保护、修复为核心实施的古籍保护工程。古籍文物对保存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工作人员介绍说,对古籍而言,最适宜的温度在16℃到22℃之间,而相对湿度则宜保持在45%到60%之间。古籍特藏书库的温湿度应保持稳定,温度日较差不应大于2℃,相对湿度日较差不应大于5%。

  如何有效控制古籍保存环境?如何在古籍开放、利用中开展预防性保护?这些都是把古籍示之于众前迫切需要先行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次提升工程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经过改造,北书库和新建书库的科技含量大大增强了:完善安全技术防范,安装了恒温恒湿系统和实时环境监测系统,通过监测,控制文物保存与陈列的环境,控制或减缓文物因自然蜕变或观众量等因素引起的损坏。库房里引入了最新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集成微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以及互联网等技术,同时结合太阳能超声波技术,采用实时、动态信息采集的手段,构建起文物保存环境动态监测系统。重点对影响文物保存环境的几个因素进行监测分析,主要对文物所处的环境包括大气温湿度、表面温度、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硫、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粉尘及室内外光照度、室外紫外线辐射强度等进行监测。

  这些系统的实施,能实现对异常保存环境的及时预警,实现文物陈列环境与大气环境形成动态对比,及时发现陈列环境变化对古籍的影响,第一时间提醒相关人员采取必要的保护和调节措施。由以前被动保护向主动保护转化,不但提高了文物的保护效率和保护质量,为有效控制游客的流量提供依据,同时大容量的“环境历史数据库”的建立,为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依据。该项目彻底解决了目前人工监测带来的不便,使科学化、智能化的文物保护成为可能。这些科技手段同样覆盖了宝书楼、明州碑林等天一阁的其他许多重要场地、馆舍。

  从中国藏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收藏文献资源的特色出发,天一阁的发展目标是建成藏书文化的“四个中心”,即中国特色文献收藏中心、中国藏书文化研究中心、纸质类文物科技保护中心、藏书文化交流中心。“四个中心”的建设,无疑需要建立在书籍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如今有了科技傍身,文物对公众的安全开放才有了切实保障,同时也为文物在文化旅游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古籍凝聚着历代先贤圣哲的智慧,是文化累积的成果,当天一阁古籍不再遥不可及,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一品智者之香,天一阁才能真正成为宁波人的书房。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本文来源: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陈栋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

海曙新闻数字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