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香港作家也斯:文化人在商业化的香港能找到发展空间

    2012年05月25日 16:58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我不想当文化‘传教士’,因为传教士只信一种东西,也让你只接受这种东西,也许这种东西并不那么好。香港文化是多元的,我希望读者多看一些不同的书,接受不同的‘传教士’。”香港作家也斯(原名梁秉钧)24日在广州风趣地说。

  当日,一身黑色西服,头戴鸭舌帽的也斯作为香港书展“年度作家”出现在广州,为香港书展的首场推广活动站台。

  也斯出生于广东新会,出生翌年便被父母带到香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创作,译介法国、拉丁美洲及美国地下文学。今年63岁的他,在诗歌、散文、摄影和评论等领域皆卓有建树。

  “香港是个商业化的城市,但是文化人在香港也能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香港的文学是多元的,文化来源也比较丰富。”也斯说,香港本身受岭南文化影响,后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对香港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再加上国外作品在香港的流行,使得香港文学丰富多元,文学的语言也并非单一、规范的语言。

  也斯表示,上世纪50年代是香港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大量电影、文化艺术以及各方面人才与作品从内地到香港,香港文化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也吸收了西方的各种艺术手法,同时还生成许多新的东西。“像岭南画派从广州发展到香港时,香港在慢慢现代化,受这种环境影响后来发展成了抽象的水墨画。”

  专栏是当时香港文学发展中独特的现象之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香港文学作品以专栏形式发表在报章上,作家以写专栏为生。也斯认为,专栏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空间。他回忆说,香港的专栏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都有,高峰期出现在70年代,风格多样化,小说、随笔、书评等文体均有。

  “但是现在看专栏的人越来越少,专栏本身在报纸上占据的版面也缩水了,这是一个消失的传统。”也斯表示,他最近正着手从理论上整理20世纪50年代香港文学的研究,看它们如何继承传统与现代的文化。

  也斯说,人们对香港文化有太多误解,有不少人认为香港没有文化,称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他则认为“沙漠也有仙人掌”。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朱尹莹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