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未来五年,海曙区在智慧城区建设方面如何领跑全市,具体从哪几方面着手?
胡余波: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我区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具有高端现代产业、高效能管理服务、高品位文化特色、高质量人居生活”的和谐发展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围绕这个目标,必须实现“四个领跑”的奋斗目标,“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智慧城区建设领跑全市”是其中之一。什么是智慧?智是智能,智商,慧是创造力,情商,情商和智商要共同发展起来,智慧城区智和慧要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城市的智,以创造人文环境和科技环境来增加城区的慧。因此,智慧城区包括了基础设施,智慧产业,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四个方面。对此,我们将“四轮驱动”推进智慧城区建设———完善智慧基础,发展智慧经济,推进智慧管理,提升智慧生活。一方面配合市智慧办做好全大市各个项目,同时积极做好海曙区特色项目的开发工作。具体来说,要从四个字上下功夫:
完善基础设施要“实”。要通过互联网、通信网和物联网把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建设成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
发展智慧经济要“特”。重点是政策扶持,项目引进、园区集聚等途径搭建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电子商务产业。
推进智慧管理要“联”。架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各个部门和街道、社区,突出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建设好人口库、法人库和地理信息库,并在三大库基础上深化拓展应用平台。
提升智慧生活要“快”。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生态和智慧安防等。智慧e生活平台。
总之,城区将充分借助物联网和传感网连接方方面面。而这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以“居民”为中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随时随地随需感知、捕获、传递和处理信息,以信息化来服务民众,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环保的人居环境。
记者: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智慧”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海曙区的产业将如何融入智慧的因子?
胡余波:智慧产业需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应用于智慧城区建设的相关产业,如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智慧城市应用研发的IT产业等;另一个角度则是从如何应用智慧技术,实现产业升级转型方面考虑,如智慧物流、智慧制造、智慧贸易等。
结合我区区域特点,一方面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等智慧产业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自我更新,提升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信息化水平,努力提高都市智慧产业发展水平,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
记者:作为分管副区长,智慧城区建设领跑全市的目标,您想的最多是什么?最急的是什么?五年后的今天,海曙的居民将享受哪些智慧应用体系?
胡余波:“做什么”的目标已经明确,“怎么做”的路径是我思考比较多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已经在做两件事情,一是编写一本《智慧海曙建设简明读本》,把智慧城区建设的基本情况、总体规划、行动计划、工作重点等说明白,二是编印一本《智慧海曙建设宣传手册》,做好这两件事情,把智慧城区建设“是什么”、“为什么”、“为了谁”、“依靠谁”等问题讲得更加清晰,把“人力、财力、执行力”等困难讲得更加透彻,把政策、机制、流程等工作范式讲得更加明白。
海曙区的智慧应用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务”:智慧电子政务、智慧产业商务和智慧民生服务。三大服务体系是由智慧行政审批、智慧城管、智慧安监、智慧药品食品监管、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社会信息综合管理等10余个工作平台所构成。
过几年,我们应该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充满智慧的风景:智慧家居就像一个贴心保姆。在家中,早上起床音响会自动启动,窗帘会自动拉开,咖啡壶会自动开煮咖啡,出门只需一按遥控器,家中的安防系统自动启动。回家之前,点一下手机键或鼠标,需要的一切随之已经开始运转。生病不用住院,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监控器让医生了解到病人的血压、心脏、脉搏等情况;交通流量大时可提前疏导;河流被污染时可马上发现排污口……人们可以用手机移动接收和发送关于城市生活的一切信息,看病、上班、出差、休闲都变得方便轻松。 (记者鲍婷婷 通讯员姚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