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包办型的父母
容易让孩子有人格缺陷
海曙区教育心理热线辅导老师、海曙区社区学院童燕娜说:孩子出现学习障碍,家长往往会变得束手无策,进而寻找心理咨询老师进行帮助。但是发生学习障碍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失衡的家庭关系。
18岁之前,我们一直在探索一个问题:我是谁?这个探索过程从出生以后不久就开始,分别在2岁-4岁、8-10岁和青春期达到高峰,在这些阶段,父母如果鼓励孩子自我探索,那么他就会形成自己的感觉、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思想。
如果遇上包办型的父母,他们就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他们的塑造让孩子彻底丧失某些能力,成为人格的缺陷。比如,2岁的孩子蹒跚学步,摇摇晃晃地走过去拿一个10米以外的玩具,家长们不忍看着孩子缓慢而笨拙地行走,于是自己大步流星地走过去,把玩具拿来给孩子。看起来,他们做了一件爱孩子的好事,实际上,他们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
建议
父母应改变对孩子爱的方式
让孩子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将溺爱称为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一个温柔的陷阱”。他说,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从而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单亲家庭,怎么缓解其中的矛盾?
健康家庭的父母也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黏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童燕娜指出,在当下中国,离婚后子女随母亲生活的现象比较普遍,但在很多单亲家庭中,母子或者母女的共生关系非常严重,彼此依赖以抵御生活的风雨。母亲往往在对孩子无度的爱护中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无意识地重复这种行为弥补自己内心的空洞,但是在整体上却使自我的价值感流失得更为彻底,越来越难以摆脱对子女的依赖,也越来越难以融入社会找寻自己生命的意义。
徐晓虹也说:如果看到孩子身上的不足,家长要少斥责少讽刺少反对,多倾听多鼓励多分忧解难,家长要主动改变和孩子说话的方式,改变对孩子爱的方式。
心理咨询热线统计数据
分类2011年2012年
人际关系类异性交往7.76 1.35
同龄人交往18.97 5.26
家庭关系9.48 18.91
师生关系5.17 1.35
学习类型学习压力22.41 13.16
不良情绪16.38 9.46
社会适应2.59 13.16
不良行为2.59 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