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大东,1948年出生于宁波,原天一阁博物馆副研究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委员会会员,致力于珍贵古籍的抢救、保护与修复,为了更好地复原古籍,自己研究古纸再造,并恢复了已近消失的古代雕版印刷技艺。
用古法再造此本,使得孤本化为千百本,可以让更多的人分享古代文明。这部书的雕版我是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义时老先生雕刻,纸张采用自己专门研制的手工麻纸,用力拓印的时候不起毛,吸墨能力好,而且不会化开,也不会发霉,再加上用上好的朱砂刷印,因为雕刻精湛,加上寿命千年的极品古纸,字体浑朴鲜活,富有韵味,所以胜似宋代原版,博得了在场专家和领导的惊叹和一致好评,参观的人排成了长队。
我们现在的书籍都是胶版印刷和机器造纸,各种添加剂使得书籍很容易老化,原始的手工古纸已经极少见,纯手工的雕版技艺更为难得,而原色原味的古籍尤其是宋代孤本更是与常人无缘。由于是孤本,如果保存不当,自然老化,很有可能损坏,那么就再也没法看到了,某种意义上我们是在做古籍善本的再造,续上断了多年的文化遗产。北京一位学者当时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宁波人真了不起!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天一阁,今天还有这么完整的古籍保护和抢救技艺,了不起!”说实在的,那一刻,激动之余就是责任和使命,觉得自己一定要做得更好。
记者:您修复了这么多本古籍,有什么让您觉得特别有意义的?
李大东:古籍修复非常慢,有时为了寻找底本的一个字,然后把缺字复原组合于古籍当中,需要好几天。我带了几个学生一起做修复工作,但是一年也修补不了几本。几乎每一本都是很有故事的,因为只有那些我们认为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才会用心去保护、抢救和复原。而在浩瀚的古籍中,那些绝版的孤本是最有价值的,最需要保护和传承的。
先说那本再造的唐代原卷《金刚经》,它是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公元868年印刷的《金刚经》原来在敦煌,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掠到了西方。作为中国最早的佛经和雕版印刷品,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是最接近唐玄奘的译本。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台湾的一位教授有这个电子版的复印件,他很愿意帮我完成这个心愿,拿到手的那天我激动得一个晚上没有睡好。
还有一本古籍特别有故事,是我费尽周折找来的,前后有十几次前往山西吧。这是辽代萧太后时期的一部经书,过去我们只见到文献上有记载,但从没有人见过实物。当时版本专家跟我建议说这是一部有特殊价值的绝孤本,就连国家古籍中心的专家也无缘一见。恰好我知道这个珍本的出处,而且那正是我每年去的地方之一,看来这就是缘分。七八年前我还在天一阁工作的时候曾去敦煌等地旅游,出于对古建筑的喜爱,我们央求导游去了月亮湾附近另一个景点: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以后我每年都去,并得知那儿有辽代的经书,是在维修的时候被发现的,这些孤本既填补了印刷史上的一段空白,对于研究中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但是被发现时已有相当程度的破损。经过我的再三请求,当地文保所的领导终于被我的真诚所打动,把底本交给我来修复。
记者:一般人退休后开始享清福,而您还要选择这么寂寞而辛苦的行业,为什么?
李大东:我从来没有觉得辛苦,相反是很幸福,这份宁静从容是一种现代人所享受不到的幸福。我更不会觉得寂寞,因为每时每刻,我都在跟古人交流,精神上特别充实。每一本古籍在我眼里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的,这些古代圣贤的经典书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上面都是古人的谆谆教导和积累的各种知识,是那么亲切而熟悉。每次看到有破损,我放佛听到古人无可奈何的叹息,他们那么虔诚地等待着后人的保护,作为“古籍郎中”,最大的责任就是治好它们,全力挽救它们的生命,重新赋予它们完整的生命力。几十年几百年后,我们的后人依然可以触摸这些古籍,可以超越时间,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