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虽大雨连连,却未阻人们祭祖。本报展开的一项“微调查”显示,六成多"80后”“90后”三年无拜山,已不清楚清明祭品含义,大多选择网上寄幽思,图其简便省时。
日前,本报记者在上下九、北京路等地展开微调查,50位受访者中,有46人为“80后”“90后”,当中32人明确表示,至少三年未拜山。原因依次为:工作学习忙;一贯由父母代劳,不了解祭祖仪式;感觉祭祖可用其他形式,如网上拜祭等。
清明宁愿出游或补觉
“我只知道广东人祭祖必备烧猪、甘蔗,但其具体含义,真的不清楚了。”“80后”白领卢文希的说法颇具代表性。卢文希称,大学毕业工作以后,基本就没有随父母去拜山了,主要原因是“工作忙,时间安排不过来。”起初,清明节没有休假,后来清明节成了“小黄金周”,他认为假期难得,“有时会选择出游,有时干脆用来补觉。”
“金猪,即是烤乳猪,广州人常说烤乳猪‘红皮赤壮’,其寓意即是身体健壮,其实,还有一重寓意,可能如今人们已不那么重视,就是寄予家族兴旺,后人发展得红红火火的愿望。而甘蔗,因为它甜,而且是一节节往上生长,寓意生活甜美越过越好。”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曾应枫说,因宗族祖姓不同,祭祖仪式也各具特色,但以金猪和甘蔗作祭品祭奠先祖,然后家人分吃的做法,则已成习俗。如果是宗族祭祀,往往还有抬金猪、舞狮等仪式助兴。
曾应枫指出,广东以金猪、甘蔗祭祖然后家人分吃的做法,至少有三重民俗含义:其一,对祖先的尊重以及对祭奠仪式的隆而重之,因为农业社会猪是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且体形较大的家畜之一。其二,取金猪和甘蔗形态带来的寓意,而经由祭祀再分吃,令后人相信将得祖先庇荫。其三,金猪和甘蔗的寓意,不但关注个体家人,也关注整个家族的延续与兴盛。虽是宗族社会的产物,也独具广东特色,因广东多侨乡侨民,不少家族家人散居海外,以此作为勉励,颇有深意。
更倾向网络寄幽思
“清明拜祭是传统,但有时未必赶得上,我觉得,缅怀先人方式很多。”“80后”女教师陈凯欣称,从中学起,她为了求学离开家乡,而且越走越远,一路从北往南发展。数年前,一手将她带大的外婆去世,而陈凯欣却在大洋彼岸进修。为悼念外婆,逢外婆忌日,她都会在博客或微博上写下悼念文字,辅以外婆与她的合照。
“90后”陆晓棉则选择为亲人建立网上纪念馆。前年,陆晓棉的父亲因心脏梗塞辞世,对他打击很大,当时网络拜祭渐渐走红,他在某网站为父亲建立了网上纪念馆,不时在网上烧香扫祭,并写下给父亲的话。去年起,他在网上又为外婆和爷爷建立了网上纪念馆。陆晓棉的妈妈在儿子的影响下,也学会了在网上为先人敬香、点烛、献花和上祭品,还不时上网更新留言。
“这些留言,既是我们对先人的缅怀,也是我们面对家人离去的心路历程。”陆晓棉称,他认识的朋友中,有不少在网上为先人建立了纪念馆,“但是否时常祭扫就因人而异。”
动态:广汕路连续两天短暂塞车
前昨两天,在上午9时半至11时之间,往银河公墓及广州市火葬场的广汕路上,都曾出现短暂塞车。前天上午,由于一早便下着倾盘大雨,到10时左右,天气放晴,人们纷纷出门。10时半后,武警医院对出路段行车缓慢,从此处到银河公墓仅数百米,行车却花费了近半小时。昨日上午,未有下雨,堵塞时段出现在9时30分左右。记者发现,前昨两天广汕路上已有交警及协管员疏通道路交通。
昨日上午9时,广州市火葬场拜祭区A、B区已是人头攒动,拜祭台使用率达到百分百,个别市民要在骨灰楼前排队等候领取先人骨灰及轮候拜祭台。而较远的拜祭区F区约600个拜祭台尚有一半未用。拜祭区K区则要到清明期间才开放使用。
据广州市火葬场工作人员介绍,上周六,接待人流量约1.7万人次,取灰拜祭的数量为2078具。而截至昨日上午11时许,取灰拜祭数量已接近2000具,预计全天拜祭数量将达3000具,而全区接待人流量将可能突破2万,周末两天人流量约4万人次。此外,截至3月30日,广州市火葬场全区已拜祭骨灰1.91万具,占总数的1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