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社会大爱 还脑瘫儿光明与智慧
记者宋佳
一个三口之家,父母都是高校的教授,孩子也已顺利从大学毕业。而就是在这么一个令人羡慕的和谐家庭里,却有着寻常人并不能想象的坎坷故事。
二十多年前,一个小生命提前两个月来到了人世。虽然出生体重只有三斤多,但身体并没有任何异样,小美(化名)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一家充满了欢笑,直到有一天,父母惊异地发现,在正常婴儿可以翻身的成长阶段,小美却不会,甚至连抬头都很费劲。“检查出患的是先天性脑瘫时,我感觉天已经塌下来了。”郑妈妈现在说起来,眼里仍泛着泪光。
好在小美的父母没有被击垮,“我们不能倒下,我们的肩膀以后还要背孩子。”他们被医生告知,脑瘫目前没有绝对有效的治疗措施,只能靠肢体康复训练。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夫妻俩毅然放弃了各自蒸蒸日上的事业,选择了不用坐班的高校工作。就这样,放弃假期,他俩边工作边照顾孩子,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给孩子求医问药的日子里,他们跑遍了全国各大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虽然风雨兼程,困苦求索,但治疗效果却不理想。“我们想了很久,不愿意让孩子在路上白折腾了,就自己买了一些简单的训练器械,让孩子练练。”小美转而开始家庭康复。
从简单的器械带动动作开始,到渐渐地父母放心把小美带出家门,小美的身上发生了巨变。“好几次,我在月湖公园看到小美爸爸带着她玩,小美笑得很开心,原本不能走的她走得也很快。”在一次残疾人家庭颂扬会上,组织者陈宗世真诚地讲述起小美父母的付出,说着说着也声音微颤。
而一直以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是父母心头的一片阴云。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却没有一家学校愿意接收小美。“我们多次上门恳求,终于有一所小学同意小美以旁听生的身份来听课。”一年时间里,从反复学反复练阿拉伯数字,到学习简单的汉字,小美终于以成绩说服了学校。从二年级起,小美就以正式学生的身份,走过小学、初中、高中,最后还顺利考上了大学,并于2009年完成了大学的学习,顺利毕业。这一切,由郑妈妈说起来,风轻云淡,只有骄傲。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郑妈妈特别感激陈宗世带领的云乐社区“残障人添翼工作室”。“陈师傅总是尽心尽力,为残疾人集体庆祝生日、举办新春茶会、组织出游……这么多年来,有朋友们和社会好心人的陪伴,孩子和我们家长都不觉得那么孤单了。”
就业项目经理人等制度促进残疾人均等就业
海曙区从2006年起推出就业项目经理人工作制度,目前已成功帮助近百名就业困难残疾人实现就业。
为鼓励残疾人积极参加养老保险,海曙区从2008年起对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残疾人进行补贴。2012年,参保补贴标准由原来的100元/月提高到200元/月,当年共对31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给予补贴,补贴金额61.16万元。自2010年起,连续三年对全区148名(人次)残疾人给予创业补助,总补助资金达77.5万元。2010年以来,累计培训270名残疾人免费到各类培训机构进行职业技能,使他们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融合教育模式惠及全区残障儿童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
区特教机构———达敏学校独创的融合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被国内外专家称为“中国特殊教育的样板”。
在区政府的支持下,依托达敏学校的专业支持,以资源中心的机制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构建区域随班就读工作新体系,已经形成“全社会支持”的海曙融合教育模式。非义务段教育,海曙区积极整合民政、残联、慈善等救助渠道,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均享受了助学补助和生活补助。
区教育部门出台《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实施办法》,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提高,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基本接受了免费教育。针对15名不能到校学习的重度残疾学生,教育部门保质保量地提供“送教上门”服务。高塘小学等10所学校成为支持性教育资源教室试点学校,占全区中小学的42%。
专业化社会服务满足残疾人的多元化需求
2008年起,海曙区通过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着力培育、发展、扶持社区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基层扶残助残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政府购买残障康复项目开展以来,大幅提高了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的专业化、社会化管理水平。
残疾人康复托养机构———
鼓楼街道“博爱乐园”为智障人员引入生活技能学习、身体锻炼、娱乐休闲、交际互动、艺术调理等五类“康复课程”,运用专业的情境训练、融合训练等方法,开展小组活动,努力帮助残障人员恢复一定的居家生活和社会适应性技能。
段塘街道“怡情楼”通过生活照料、康复训练、艺术调理、就业帮扶等,拓展智障人士生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升自我的发展,提高生活品质。为安排智障学员庇护就业,“怡情楼”还推出了以优秀共产党员、海曙区残联原副理事长王延勤同志名字谐音命名的庇护产品———“怡情”纸杯,运作1年多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1890的“光明家族”
光明电影院专门为盲人朋友提供免费观看电影,让他们用心来感知电影中的故事,5年来,共举办了44场电影,服务盲人4000多人次。
光明图书馆免费为盲人朋友提供借阅服务,目前,光明图书馆共有盲文书籍165册,普通流动书籍600册,市民捐书50册,磁带696盒。
光明网吧针对盲人的特殊性,实现了使盲人从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查询信息的历史性转变,盲人可以看书、查看新闻、查阅资料、网上聊天、写文章等。
其他社区社会组织
梅园社区“春泉救助联谊会”主动为残疾人送信息,给残疾人提供就医、就学、医疗等相关政策服务。
孝闻社区“小小特奥会”运作团队通过开展拓展性、康复性等活动,让残疾人可以展现自己的运动美。
汪弄社区“三叶草”小组引导肢残人士沟通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交往;协助肢残人士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发展其今后应对生活的能力,更好地促进他们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