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 29日 多云转晴 35-27℃;30日 多云 36-27℃;31日 多云转阵雨 34-27℃;8月1日 阵雨 33-27℃;2日 阵雨 31-27℃。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甬城琵琶制作大师俞小鲁

    2013年06月14日 14:15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宋佳 通讯员冯汝洁)他,曾参加过2005、2008年的全国高档民族乐器制作大赛,两次横扫金、银、铜三项大奖;他,在2008年成为宁波获得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制作终身成就奖第一人,即便在全国也仅有4人;他,在2011年获得了“便于装弦和调音的古琴雁足”、“一种带微调装置的二胡狼音制消器”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海曙区目前正在协助他申请成立海曙区第一个“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他就是记者造访的民乐制作高手俞小鲁老先生。现年70岁的他,目光炯炯,神情专注,粗壮长茧的手指上还有几道割裂的伤口。

  “我和木头打了一辈子的交道。”俞小鲁不问政治,不爱热闹,不喜出门,也没有喝酒、抽烟、打麻将的习惯。他唯一的爱好正是他的谋生方式,也是他快乐的源泉。

  他回忆起从小看父辈做琴,自制自卖,养家糊口,自己也去跟父辈做过8年帮工。直到上世纪60年代,由于经济困难,学琴的人少,他便转业到电机厂、仪表厂做木模工。尽管辗转多年,他却从没有离开过器械制造,与之相关的技术,俞小鲁看一眼就能精通。在仪表厂时,五层楼的建筑需要电梯,但因费用高,他就自己研究、设计、制造了厢式电梯,成为厂里的传奇。

  他再拾起做琴技艺,已是在1991年,此后的12年不曾间断。

  在俞小鲁80多平米的两层楼住房内,有三间是他的工作室,里面堆满了各种木材和工具。为了节省空间,他还自制了移动楼梯,楼梯推进去,门一关,扬尘也不会飞到楼上去。“从取料、打磨、制作到上漆,全部由我自己完成”,目前俞小鲁正在同时制作16把古琴,准备参加央视《我爱发明》栏目。

  交谈间歇,他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把参赛获过金奖的琵琶和一把精致的绿檀木琵琶,一瞬间,淡雅的清香就在房间内飘散开去。“这种香气是绿檀木天然散发出的。”这琵琶,俞小鲁花了两年半时间制成,头部还有他亲手雕刻的貔貅,活灵活现。阳光下,绿檀木宛如活木,越发亮绿了。“有人出价20多万,我也没舍得卖,有可能永远不卖。”

  但俞小鲁不同父辈,他已不再是单纯的靠技艺谋生的生意人。他对民族音乐也有着深厚的热爱,在音色、音调的判断上有着过人的天赋,这禀赋,他竭力用在中国民族乐器的改革和推广上。

  “二胡狼音制消器”是他的第一个发明,成功实现了二胡大师刘天华提出的要去除狼音(即二胡杂音)的心愿。

  俞小鲁还拿出另一本“便于装弦和调音的古琴雁足”证书,其中,不仅有俞小鲁自己亲自写作的长篇设计原理论文、数据,还有连续两个月根据天气晴、雨和基音的变化,详细记录的检测说明书。老者的钻研和专业,让人一目了然。

  古琴历来被文人墨客称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俞小鲁介绍,它的神秘之处在于难以驾驭,一曲还没弹完,常常出现跑音,甚至断弦(丝弦)。在宁波,因为一根弦断了而被束之高阁的古琴很多。

  自古,古琴在装弦时就是几根一起,在琴背面绕圈打结。这样的操作,即便是专业人士,也要两三人合力,至少花去一个礼拜,才能完成装弦、调音、再拆装等全过程。“就是因为装弦难度大,弹琴者自己不能独立完成,古琴的推广存在很大的不便,使很多想学的人都望而生畏。”俞小鲁看在眼里,决心改革。

  可这一摸索就是十几年。直到2011年,他反复的试验和失败,俞小鲁灵感乍现,终于成功地解决了古琴的千年难题,发明了“便于装弦和调音的古琴雁足”,不仅能分开安装七根弦,使其互不干扰,而且大大方便了操作,让弹琴的人自己也能安装、调音。当时10多位宁波古琴爱好者闻讯,兴奋地跑来试验,每个人平均用5、6分钟就可以装上一根弦。“俞老师解开了古琴的神秘面纱”,大家赞不绝口。

  可是,有着一身绝技的俞小鲁,因为儿子不喜欢制作民族乐器,长期以来都有着后继无人的烦恼。近期他收到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乐器制造系的聘书,邀请他担任民乐制作实践课的高级技师,令他看到了新希望。“我愿让弟子从我的肩膀,甚至我的头顶起步,而不必像我一样从地上一步一步爬起来。”俞小鲁指望通过与高校合作,寻觅、培养弟子,在家乡宁波发扬民乐制作技术,目前全国民乐制作班仍是空白,希望能将自己制琴的技艺传授给后人,也是他最大的一个心愿。

  俞小鲁最后告诉记者,他的名字里正巧有一个“鲁班”的“鲁”字,他被叫得最响的代号“鲁班师傅”是他一生的骄傲。

本文来源: 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 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