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丽 通讯员余雪青
本报讯这几天,家住绍兴市镜湖新区东浦镇的胡依蓓,结束高考后,忙着在网上查询大学和一些专业的录取信息。“如果没有好政策,我真的不敢想象自己有一天能上大学。”她坐在轮椅上,脸上挂着盈盈笑意。
15年前,年仅5岁的胡依蓓从楼上摔下,造成高位截瘫。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胡依蓓的求学梦,在绍兴市残联的帮助下,越走越远。
在我省,越来越多残疾人顺利走进学校求知问学。5年来共帮扶10万余人次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资金达2亿余元。
宁波市区西河街的十字路口,车来车往,一群身穿绿色荧光背心的孩子正在演练如何过马路。这是宁波达敏学校校长刘佳芬创新探索的社会实践课,把智障孩子带上马路、带到人群中。
达敏学校是一所特殊学校,专门收治中重智障儿童。为了让孩子顺利走进社会,刘佳芬还巧妙实施“捆绑式”合作教育。2005年6月1日,由6个成员、3家单位参加的达敏学校首届教育协作理事会成立,承担为孩子提供实践基地的任务。至今,包括超市、菜场、银行、药店、邮局、小吃城等理事单位已有100多家,理事成员几百位。
目前,全省3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全部建成特教学校,其他地方则通过设立特教班、送教上门等方式解决入学问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比2007年提高了17.8个百分点。省政府正式批准的全省第一家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已在筹建。
在宁波欧尚超市3楼生鲜食品展柜,个子高高、面容秀气、皮肤黝黑的姑娘就是灵灵了,她口齿清晰地招揽生意,“这肉绝对新鲜,是早上4点从生猪场运过来的……这盒好,瘦肉多。”
灵灵将肉从冷藏室拿出来后,每盒两块依次分好,用保鲜膜将盒子密封起来,“保鲜膜一定要绷紧,不然肉容易坏。”灵灵一边说,一边手脚麻利地做着,不到10秒钟,已经包好8盒生鲜肉。如果不是超市经理的介绍,记者根本想不到她原来是个智障孩子。
经过特殊教育和培训,各地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做到自力更生。我省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帮扶也不断加大,5年来,全省福利企业共安置9万多名残疾人就业,8万余名残疾人实现按比例就业,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和农村种养业178658人次;建立三级残疾人扶贫基地1031家,安置残疾人就业7717人;创新残疾人工疗车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建成小康·阳光庇护中心367家,庇护照料人员75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