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推理
和侦探小说一样
熟悉吴革新的人都知道,他业务水平真的很强,但靠的是自己的积累和努力。
大家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吴革新:没日没夜加班,自带铺盖卷,在办公室忙到深夜,就地一铺倒头就睡,醒过来继续忙。
三十岁刚出头,他的头发都白了。
2003年8月7日,吴革新被调到了海曙交警大队。
上班第二天,他就接到了一起严重的交通逃逸事故。
当天凌晨,环城西路,场景和吴革新在2006年6月遇见的那桩案子很相似:一名骑三轮车的男子被撞身亡,肇事车逃跑,没有探头,没有目击证人。
而且这次,倒在路上的死者又遭多车碾轧,现场破坏得一塌糊涂。
吴革新勘查事故现场后,说了他的想法:
死者外套上,共有4种轮胎的压痕,最早的轮胎压痕来自大货车,所以肇事逃逸的有可能是大货车。
大货车重量在6吨左右,车子是右前部和三轮车撞上的,这辆车从南往北开……”
这番推理简直和侦探小说一样,新同事都愣了:上班才第二天,对这一带路况又不熟悉,他是瞎猜的吗?
两天后,在离车祸现场2公里的一家运输公司里,肇事逃逸车辆被发现了——确实是辆大货车。
做一个
玩转科技的交警
今年7月15日,海曙区中医院门口,一辆电动车和一辆小轿车相撞。吴革新仔细研究了事故现场,发现无论是从行车路线还是从两车距离来看,两车几乎没有相撞的可能性。
借着做笔录为由,他和同事把电动车驾驶员陈鸿昌(河南籍)带到了警队。
查出警记录,他吃了一惊,陈鸿昌在短短2个月里,开着同一辆电动车,在老三区一共发生了10起车祸,存在“碰瓷”重大嫌疑。
顺藤摸瓜,吴革新一路追查下去,牵出了一系列的碰瓷案件和一个“碰瓷”诈骗团伙。
陈鸿昌和同伙尹帅统、张山山等4人在江北一家修理厂做修理工,他们想了个办法“碰瓷”,由其中一人骑电动车或是自行车,专挑一些闯红灯或正在调头、倒车的车辆,故意撞上去,假装受伤,其他3人装扮成围观群众,指责肇事司机,趁机让对方赔钱。用这种办法,他们在海曙、江东、江北、镇海、鄞州等地制造了50多起“碰瓷”交通事故。
多年处理事故的经验,吴革新意识到,像这样借助电脑系统、科技手段处理事故,会事半功倍。他想,如果能在处理事故时融入一些智能科技系统,接处警,处理事故的效率会大大提高。于是他买了书,开始自学电子科技类的知识。同事们经常看到,他办公室的角落里堆着不少电子零件。下班了,他办公室的灯常常亮着,不是在处理事故,就是在捣鼓这些电子设备。
离梦想
只差最后一步
吴革新的内心,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宅”。
他觉得,那种在现场靠着皮尺一点点测量事故数据、手绘制图的老技术,会越来越跟不上现在的处警节奏。
比如,当一辆小轿车和一辆电动车迎面相撞,民警只要现场拍张照片,后台系统就会自动测算碰撞后两车之间相距多少米,电动车、小轿车分别和路边的路灯、标志标线距离,并绘制精确现场图并通过蓝牙等设备打印,那该多好。
吴革新希望这样的设备诞生在自己手里。
他自己掏钱买了带视频传送功能的智能手机、相机,开始了最初的测试。
一次次试验下来,他找到了拍摄中最不容易失真的通讯设备。
接下来的三年里,他无数次模拟了事故现场,制作出了一个帮助系统测算的参照坐标——外观上看,只是一个正方形的架子。
不过同事们很快体会到了这个架子的神奇之处:
事故现场,只要把方架子放置在特定的位置,然后拍摄事故现场照片传回指挥中心平台,后台系统立刻自动绘制出一张精确的事故现场图。
吴革新的这套发明,被称为“交通事故远程处理调查系统”,目前已经完成招标,即将正式投入使用,他终于快完成自己的技术梦想了。
谁也想不到,今年7月19日,他倒在训练场上。
吴革新,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