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会馆戏台
费金纶的第五代传人费宥
记者 梅薇 通讯员 丁洁雯/文 胡龙召/摄
“我小时候,这个戏台还经常在唱戏呢。”庆安会馆的古戏台边,一位老人感慨万分———他就是160年前捐建庆安会馆的大股东费金纶先生的第五代传人费宥。
昨日,应庆安会馆的邀请,73岁的费宥携夫人王凤玲重访故地,他还向会馆捐赠了两件珍贵的资料:一张费崇高的照片和其所著文章《小沧桑馆徵诗文启》。
当年很多人来庆安会馆祭拜妈祖
160年前,也就是清道光三十年(1850),以费金纶、费金鋕为代表的北号舶商捐资白银十万两兴建庆安会馆,并于清咸丰三年(1853)建成。
“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说起往事,费宥的记忆非常清晰,“庆安会馆鼎盛的时候,每天人来人往,很多人来此祭拜妈祖。那时,大殿内还陈放着会馆祭拜妈祖所用的船模。”
庆安会馆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行业聚会的场所,是江南现存唯一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让费老印象深刻的是,当时会馆内设有多处水井、水龙头,还有专门的救火车,“甚至连耳房内都曾设有水井。”
提起费金纶、费金鋕这两位先祖,费宥语气里满是自豪,“当时我们家是做航运的,主要是运输木材,和国内外都有贸易往来,生意做得很大。”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还留存着厚厚一沓与国外的往来信件,“上面写的都是英文,很漂亮。详细记录着国内外贸易往来的内容。但是很可惜,后来被烧毁了。”
后来,庆安会馆逐渐走向衰落,就利用空余场地,建了庆安小学,“我父亲曾担任学校的校董,不少亲戚也都是在这里上的学。”
宁波会馆文化征集活动就此启动
费家人世世代代守着这座百年会馆。“直到10多年前,我的老母亲才从费宅搬出。”费老所说的“费宅”,就位于会馆附属的一栋院子里。费老告诉记者,费家本在江北庄桥,只是会馆建成后,为了方便管理,才搬了进来。
此次庆安会馆之行,费老还捐赠了两件珍藏多年的历史资料:一张费崇高的照片和其所著文章《小沧桑馆徵诗文启》。屈指算来,这两件物品也有近百年历史了。
费崇高是第二代传人,“他原先是在桐乡当教书先生,40岁那年才回到宁波,接管了庆安会馆。”
“在《小沧桑馆徵诗文启》这篇文章中,还提到了故友梅调鼎。”王凤玲小心翼翼地捧出文稿,“我也曾听家中老人提起过,我们费家跟很多宁波文人有交往,当年还收藏了他们的书画。”
中国大运河申遗正在进行中,庆安会馆有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但让庆安会馆负责人黄浙苏颇感遗憾的是,“庆安会馆保存的实物资料太少了。”
此次费宥夫妇庆安会馆之行,也揭开了宁波会馆文化征集活动的序幕。黄浙苏告诉记者,费老的回忆,“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会馆的线索。”
除文物实物和文献资料的收集外,注重对会馆创建人现存后代的口碑调查,以口述历史的形式,搜集源自会馆相关人员的历史资料,也是此次征集活动的一大亮点。“接下来,我们将访问更多曾经亲身生活于历史现场的见证人,并进行文字笔录、有声录音、影像录影等,以作为日后宁波会馆文化研究深度开展的珍贵资料。”黄浙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