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 29日 多云转晴 35-27℃;30日 多云 36-27℃;31日 多云转阵雨 34-27℃;8月1日 阵雨 33-27℃;2日 阵雨 31-27℃。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宁波晚清科举文献现身

填补了本地教育史志研究的实物空白

    2013年10月30日 08:51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上图为清朝礼部的木刻雕版,下图为浙江乡试朱卷。图片由宁波教育博物馆(筹)提供)

  近日,宁波教育博物馆(筹)在征集藏品时,发现了一批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宁波考生在科举考试中的试卷和监照(学历证书),这是宁波晚清科举文献首次被发现,填补了宁波教育史志研究的实物空白。

  见证晚清宁波学子科举考试之路

  《宁波市志》教育卷主编、宁波教育博物馆(筹)主编胡审严表示,近日发现的这批晚清甬籍考生科举文献是宁海籍著名收藏家、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馆长储建国的藏品,“在与宁波相关的2000余件藏品中,发现了200多件科举文献,主要包括科举试卷和监照(学历证书)等,它见证了当年宁波学子的漫漫科举考试之路。”胡审严介绍。

  胡审严介绍,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到清朝废除,延续了1000多年,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此次发现的科举考卷大多数是宁波崇实、月湖、德润、慈湖、鲲池、孝廉堂等10多家书院的试卷。在一份光绪癸巳年(1893年)仲夏(5月)朔(每月初一)课、月湖书院生员(秀才)李帮黼的题为《“违道不远施诸己”论》的试卷上,被批获得“超等”第十一名,“加奖花红洋捌角”。“这是参加第五关乡试之前的应试考卷。当时书院实行月课制,每逢朔、望(每月十五)课期,由山长(堂长)从四书五经中摘出词句命题,学员领题回家,限7日完成,再由山长批阅,分设‘超’、‘特’、‘一’三个等级。”胡审严解释。

  他们还发现了清朝礼部刻印的印本及木刻雕版,其中一份《浙江乡试第十五房同门朱卷》“道光癸卯(1843年)科”的印本中,刊有三份宁波考生的试卷。胡审严分析:“朱卷是优秀作文之意,是乡试后由礼部把优秀试卷集中刊印出来,作为范文供以后的考生借鉴。”

  填补宁波教育史研究空白

  此外,六份由清朝国子监颁发给宁波学子的监照也被发现。据了解,监照是清朝最高学府国子监颁发的学历证书,颁发监照要求严格,要细查三代名讳,以证实其家境是否清白。国子监的学生被称为“监生”。

  其中有一份为光绪十一年(1885年)颁发给鄞县廪生李国磐的。胡审严说,李国磐一家三代都是教育界名人,其父李廷翰是灵桥濠河头人,光绪丁未(1907年)举人,1911年他和胞妹李廷慧在上海创办万竹小学(今上海市实验小学),蒋经国、蒋纬国及著名科学家周培源曾在该校受业于李廷翰。李国磐是清末宁波学者,曾译日文《西洋历史》4卷,参与编撰民国《鄞县通志》。李国磐的儿子李康年是著名的旅沪“宁波帮”实业家,1933年在南京路开办中国国货公司,先后创办萃众毛巾厂、中国钟厂等,其中“钟牌414”毛巾、“三五”钟表,都是当时深受国人喜爱的名优产品,他著有《辟群嚣庐诗存》、《中国地理》、《训育谈》、《贫民教育谭》等。

  有意思的是,此次还发现了考试作弊用的各种夹带资料,如似火柴盒大小的《四书典仓》上下两册,小字抄写在丝绸上的4万余字的《下论》等。“清代科举考试作弊的夹带,一般藏在衣服肩部、腰部、襟部,或者鞋垫内,甚至塞入耳朵、口腔内。一旦查出,要取消考试资格,有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胡审严介绍。

  对于此次发现的意义,胡审严表示:“上世纪90年代编写的《宁波教育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曾经对清末宁波书院组织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有所涉及,但那全部是从史料中考证的,而这次看到了科举试卷、学历证书等实物,证实了宁波科举考试史料,这对研究宁波的科举史有重要意义。”(记者陈朝霞)

本文来源: 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 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