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 29日 多云转晴 35-27℃;30日 多云 36-27℃;31日 多云转阵雨 34-27℃;8月1日 阵雨 33-27℃;2日 阵雨 31-27℃。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唤醒蕴藏在居民身上的正能量

看海曙快乐义工团如何成长

    2013年11月06日 10:39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一种关系:

  社区“黄金搭档”

  严婉贞所说的适宜的环境,就包括社区对社会组织的支持。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社区的社会组织与社区“貌合神离”。在那些社区当家人的眼里,自己本身工作繁杂,压力大,应付日常工作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哪还有闲情逸致来管理社会组织?再说,社会组织大多属于自娱自乐性质,不仅帮不上社区什么忙,甚至还要占去社区很多资源。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社会组织往往被边缘化。而在社会组织眼里,由于社区对自己不够重视,几次接触后便有了隔膜,久而久之,社会组织与社区之间的距离越走越远。

  “这些想法和做法都要不得”。陈赛花说,在她看来,严婉贞和她的快乐义工团,无疑是牡丹社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10月31日,牡丹社区试行社区居家养老。这件看起来并不轻松的任务却被义工们轻松接下。“开一个培训会,严阿姨刚布置完任务,义工队长们便纷纷报名,要求分任务。看到大家的热情这么高,我所有的担心顿时烟消云散。”陈赛花笑着说。

  “阿拉快乐义工团的事陈书记全放在心上,无论大小,只要能解决的,她都全力支持。”对陈赛花和社区的关心,严婉贞和义工们似乎有更多话说。义工们要复印打印活动资料,陈赛花不仅大开方便之门,还让社工参与协助;义工活动经费没有着落,陈赛花便带着义工四处“化缘”,争取解决。

  据悉,牡丹社区管辖的8个社区的全部“劳动力”,就只有10个人。要说日常工作,忙是肯定的。10月31日,从记者8点不到走进社区办公室开始,到中午近12点离开,办公室里始终一片忙碌。

  “一开始,有些社工也有怨言,觉得没有精力协助义工。不过,等我把道理说给他们听后,社工的态度开始转变。”陈赛花说,一开始,快乐义工团缺资金,缺经验,他们的发展面临很多压力,也困难重重。但陈赛花始终顶着压力,想方设法给义工们排忧解难。

  与此同时,越来越能干的义工们也用行动回报着社区。人口普查、矛盾调解、社区管理,一些社区常见的纠纷和矛盾在牡丹社区被义工们悄然化解。渐渐的,陈赛花与严婉贞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搭档,尝到甜头的社工们也与快乐义工越走越近。有了任务,大家协商分解,社工减轻了负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义工们感受到了尊重,积极性节节攀升。

  一支队伍:

  308个公益火种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快乐义工团的成长靠严婉贞一个巴掌无法拍响。

  在采访中,严婉贞一再要求记者多写写她身边的那些好姐妹。

  是一些什么样的人甘做绿叶,默默付出,成就了快乐义工团?记者也试图找到答案。

  82岁的叶德臻老人是歌咏队的前任负责人。她说,之所以加入义工团是因为知恩报恩。她和老伴不太会做饭,子女又离得远,义工们就根据二老的喜好,轮流给他们烧饭做菜,不仅好吃,还特别有营养。有一次社区组织去杭州旅游,义工们从老人上车到回家,轮流陪护,从未离开。这次水灾前,由于老人说粮食放长了不好,因此儿女们没有给他们多准备食物,结果差点“弹尽粮绝”。在危急关头,义工们冒着大雨,送来了米和菜……尽管叶奶奶由于身体原因不再担任义工队长,但她表示,义工团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只要义工团有需要,她随叫随到。

  义工宋宁俊今年已经70岁了。这位幽默开朗的老人谈起快乐义工团时连连称道,他们是真正做好事的义工。儿童节看望孩子,建军节联谊子弟兵,重阳节慰问老人;社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义工的身影。“牡丹社区更像一个家,在参与中,我找回了快乐;因为快乐,我选择继续参与。”

  64岁的潘才香是个“新牡丹人”,因为她的户籍并不在牡丹社区,她来这里是帮女儿照顾孩子。没想到参加义工团后,她越来越喜欢上这里的环境,再也不愿意走了。“在这里没有孤独和寂寞,大家在参与文体活动时彼此关心,然后把这种关心扩大到困难人群,直至社区每一个人,甚至社区外的人。这份浓浓的大爱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感觉很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即使是各支专业义工队的队长,也并非个个都是高学历的专业人士,相反他们很多都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出身。之所以成为今天独当一面的义工团队负责人,是因为他们不断受到肯定和尊重。因此,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愿意为了提高义演的节目质量而起早贪黑,自掏腰包;愿意出钱出力慰问老人;愿意从忙碌的生活中挤出时间参与社区事务。

  对于快乐义工团的308名成员来说,被肯定与被尊重的感觉很好。

本文来源: 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 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