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的服务员都是热心人
上门提供帮助的人员,被称为“服务员”,王秀琳就是其中之一。
最初这份工作的收入只有150元/月(照顾一位老人),现在涨到360元/月,像王秀琳这样照顾三位老人,也不过一千多块钱。敬老协会会长崔德海说,更多的时候,她们是在做公益,凭一颗热心、奉献精神才能坚持下来。
王秀琳在宁波恒丰布厂下岗后去超市做过理货员,儿子念大学,家里一时拮据,她跟老公每天只花5元钱。“最初觉得可以贴补一些家用,现在反倒喜欢上这份工作了。”王秀琳说,如今儿子已经成家,条件也比以前好了。
照顾失独老人,对于王秀琳来说熟门熟路。因为以前的服务对象里就有这么一位。
老人很节俭,从不叫家政服务,也爱面子不好意思开口让人帮忙。自从可以每天免费服务一小时,还是熟人,他挺开心。
王秀琳每天都会到老人家中走一趟,看看他们需要帮什么忙,只要老人提出来,什么都要干,比如擦地板、擦玻璃窗、洗衣服、买菜做饭、晒被子、倒痰盂、聊天、交水电费等。
只是这上门服务,跟普通的钟点工不同。
王秀琳举例,比如洗衣服,水龙头拧大了,老人就会直愣愣地盯着你。虽然不说,但你就得明白,得省。
“抽一下马桶,老人都会不高兴的。”王秀琳说,洗被套、床单这些费水的东西,她就拿回家洗,晒干了再送回去。
久而久之,王秀琳把老人当成自己的长辈,她知道老人记性不好,把房门钥匙用红绳串起来,挂在老人脖子上,以免他们出门被锁在外面,也经常买一些菜送过去。
老人叫王秀琳去附近的咏归菜场买菜,一般给十块钱可以吃两天,王秀琳会想着如何改善他们的伙食,十块钱一斤买的,回去跟老人说是五块钱,自己再倒贴,“说贵了,老人会舍不得吃。”
王秀琳说,没了小孩之后,这些老人与外界接触会相应减少,有时把自己关在屋里掉眼泪,很少下楼。所以聊天内容尽量避开提及与小孩有关的事,比如自己添了孙子,这类话题最忌讳。
上门服务时,哪怕擦马桶,王秀琳也从不戴口罩、手套,她说,这小小的举动会让老人觉得,你嫌弃他们。而擦完马桶之后,王秀琳连洗手都要跑回自己家,同样是为了省水,让老人觉得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