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试行四月有余
三成居民准确分类
作为试点社区,海曙区白云街道牡丹社区的垃圾分类始于今年7月19日。社区由八个小区构成,牡丹小区的605户人家先行一步。到了11月23日,整个社区的3021户居民全部开始垃圾分类。
除了发放宣传册和通过黑板报宣传,牡丹社区快乐义工团的文艺骨干还通过小品、快板、诗歌朗诵等各种形式宣传垃圾分类常识。
据牡丹社区书记陈赛花介绍,居民上交的有害垃圾并不多。每个月15日,社区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回收居民手中的旧电池,或用绿色盆栽交换的方式,来鼓励居民上交家中的废光盘等有害垃圾。同一天,社区还会动员废品收购站上门收购可回收垃圾,志愿者也会到高龄老人家中帮忙,整理可回收物卖给废品收购站。
社区垃圾分类试点4个多月,居民们的分类准确率高不高?陈赛花介绍:在前期试行的605户人家中,30%的家庭分得很清楚很干净,主要是居民骨干、社区党员和老年人;40%的人家想到了分一分,想不到时就急忙一扔。另有30%的人家,主要是一些出租房,因为房客更换频繁,基本上没有进行垃圾分类。
对此,陈赛花表示能理解,居民们几十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令她感到欣慰的是,因为有了前期的试点,几个月后社区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比较顺畅。几天前,她特意去翻看了几个厨余垃圾专用桶,发现里面的垃圾都用专用垃圾袋装好放入,说明很多居民已经具备了分类意识。现在社区也在通过在职党员的志愿者岗位,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监督。
令陈赛花感到苦恼的是,试点期间牡丹社区的厨余垃圾常常不能及时得到清运。就本市几个试点社区反映的厨余垃圾运输车不能按照约定时间到达的情况,记者从环卫部门了解到的信息是:因为运力不足,我市近几个月的厨余垃圾收运确实不尽如人意,这个情况将随着春节后大批量采购的厨余垃圾运输车的到位而得到改观。
垃圾分类涉及到习惯养成的问题。据市环卫处对几个试点社区的了解,目前垃圾分类工作遇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始,居民对垃圾分类积极配合,时间长了,热情有所减退;分类及投放的准确率还不是特别高,做得比较好的仅有30%;小区的物业和保洁人员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配合也需要加强。
入户宣传效果最好
培训体系全面建立
上周六,江东区百丈街道华严社区联合市区两级城管市容环卫部门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绿色风”环保协会的志愿者,在雍和苑小区开展了一次垃圾入户宣传活动。
“阿姨,这两个垃圾桶是发给你们放在家里厨房间的,绿色的放厨余垃圾,黑色的放其他垃圾,希望您能将厨房间里的这两种垃圾准确地分开。厨房间的其他垃圾主要是餐巾纸和包装袋等。”据了解,推进垃圾分类的小区,居民都可以领取双拼垃圾桶,以及免费厨余垃圾袋。
另一边,志愿者们正用水果刀细心地将柚子皮切成很小的碎丁,“我们这是在做环保酵素,做出来的环保酵素可以当清洁剂使用,而且味道芳香。”浙大宁波理工“绿色风”环保协会分类实践部的同学把经过他们实验的环保酵素的制法带到了活动现场。
“果皮菜叶切成丁,将红糖、果皮和水按1:3:10的比例放置在塑料瓶中,每天定时排放瓶中发酵的气体。一般放置一个月就可以当洗洁精用了,如果能放上三个月效果更好。”志愿者何康边做边向居民介绍。
参加当天活动的市城管市容环卫处处长余宁说:“垃圾分类的推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垃圾分类的知识需要慢慢的积累,而生活习惯的改变更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活泼的社区活动,让大家在游戏中了解垃圾分类,并通过小朋友的力量,小手拉大手,一起改变家庭的生活习惯。”
在前期的试点工作中,环卫部门发现,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效果最好。目前他们正在建立垃圾分类培训体系,由市级层面组织垃圾分类培训的师资力量,通过他们对街道、社区的相关人员和志愿者进行培训,再由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和楼道骨干对普通市民进行指导。每推进一个垃圾分类小区,都要开展相关培训,而且要反复宣传、反复培训,才能让垃圾分类的推广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