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社会组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依赖。昨日,海曙区召开社会组织交流会,8个社区代表做了案例交流,让大家看到了社会组织的力量。
让小伙走出家门告别“啃老”
26岁的小Z(化名)本科毕业后就一直在家打游戏。父母亲退休了,工资都比较低,为了补贴家用,母亲出去做清洁工。但小Z不仅不心疼母亲,反倒理直气壮。
如何让小Z走出家门成了父母忧心的事儿。江厦街道天封社区工作人员李缇红首先想到邀请小Z的同学帮忙劝说。“年轻人之间好说话一点。”
一位在金融机构工作的高中同学接下了这单“业务”,在一番叙旧之后,他热情地邀请小Z去他单位看看,还约了小Z去参加社区活动。
见小Z渐渐开朗起来,李缇红马上给他介绍了两份临时工作:先是去一家工地整理资料,然后去了一家药房当营业员。其间她还安排一名药剂师跟小Z结对,不时给些思想引导。小Z终于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对自己“啃老”的行为也有所愧疚。
李缇红说,现在小Z已经找到了适合他的工作,在淘宝上开店卖游戏装备,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再也不用“啃老”了。
帮“问题青少年”回归正途
小化(化名)是12岁的五年级男生,父母在他2岁时离异,母亲移民国外,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工作繁忙,小化平时由保姆照顾。
一天,小化的父亲找到鼓楼街道中山社区工作人员孙静平,说儿子经常做出一些危险性动作,有暴力倾向,动不动就打架,向同学挑衅。
在接触中,孙静平发现小化因为父母离异情绪低落和自卑,再加上常年由保姆照顾,比较任性。而学校对小化也缺乏正确引导,对他贴上了“暴力”标签,甚至不让他参加集体活动,使小化更加难找到朋友。
怎么才能让这个“问题青少年”回归正途呢?孙静平先要求小化的父亲每天抽出时间来跟小化进行交流。然后,她找到小化的老师进行沟通,希望他们不要对他进行“贴标签”,给他多点改正的机会,让他多参加课外集体活动,增进他与同学们的友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渐渐地,小化变得不再那么爱惹麻烦,在学校的表现也逐步好了起来,也有几个要好的小伙伴。
见习记者钱奕男 通讯员毛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