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9188196

海曙新闻网

[东南商报]锣鼓响,脚底痒,阿拉去白相

宁波城隍庙的民俗魅力和千古商缘

    2014年01月26日 09:00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钩沉

  屡毁屡建历经沉浮兴衰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改造重修了。宁波城隍庙在历史上曾经历过数次大的修葺,历经沧桑沉浮。”裘燕萍所长感叹道。

  时光倒回1100年前。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郡守沈承业在府治西南建城隍神祠。郡庙始建于此。

  宋嘉定九年(1216年)郡守程覃奏请朝廷,赐庙名“灵佑”。元代初期,因战争影响,城隍庙一片破败景象。

  明洪武四年(1371年)遭火毁,后由郡守张琪迁至今址(原为元代的“帝师殿”)建为庙。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州易名为宁波,城隍神被正名为“宁波府城隍之神”,庙也因此被定名为“宁波府城隍庙”。

  清光绪十年(1884年)城隍庙重修。

  1928年冬,市民掀起破除迷信、打倒菩萨的风潮,城隍庙首当其冲。上世纪30年代曾有过一次大修。1931年,重塑城隍庙神像。

  1964年夏,城隍神再次遭劫,城隍庙被改为“科学宫”,大殿办起了展示会,戏台改作“天文馆”。后来,城隍庙变成了一家生产医疗器械的小厂,大殿成为主要的生产车间。1982年至1983年实施大修。1984年建立宁波城隍庙商场,对外营业。1994年,老庙东侧新建仿古建筑的新商城,并陆续建成步行街和美食城。

  城隍庙为何屡毁屡建?并在兴衰中不断重生?其盛衰荣枯为何屡屡牵动宁波人的心?

  “城隍庙千百年来深深扎根民间土壤,而孕育这方沃土的养分有二:第一来自接地气的市井民俗,第二是千古延续的商缘。”城隍庙商圈产业提升领导小组一位人士分析,“复活它骨子里的‘商’气和‘俗’味,也是此次改造提升工程的根本动因。”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本文来源:东南商报 责任编辑: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海曙新闻数字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