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25日 01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立足于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经济体制改革措施频出,内容不断深化,好似源头活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
从中央到地方,行动迅速改革出实招
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已出台改革性文件100余份。省区市党委和政府已出台200余份改革性文件。
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项行政审批事项和18个子项。至此,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达到约400项。
不仅如此,为更加清晰地划定政府的“权力边界”,明确“权力家底”,国务院日前决定,向社会公开国务院各部门目前保留的全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促进规范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改革进入深水期后,容易改的已经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这个阶段,就要集合各方智慧,精简出真正需要审批的项目,向社会亮出‘权力家底’就是开门搞改革,是对改革的深化。”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表示。
经济体制改革,中央和各部委自动“割肉”出实招,地方也全力跟进。
今年1月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了《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取消和调整294项行政审批事项。截至目前,宁夏已先后9次清理行政审批事项,重点涉及投资、企业生产经营、资质资格许可认定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
2月初召开的海南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透露,2014年,海南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制定“负面清单”,允许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最大限度缩小企业投资核准范围,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此外,浙江省宣布今年起将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安徽省实施省级政府机关行政职权清理试点改革,要求试点单位晒出“权力运行图”。
“在上海自贸区试验的基础上,在今后的三到五年内,全国可能将逐步走向‘负面清单’管理。这是政府转变职能,向市场放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一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
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改革让经济活力充分迸发
今年1月13日,民营企业盈济实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工商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注册成功。
“自贸区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准入门槛低了,办事效率高了。以前注册一般要一个月左右,现在从交齐材料到办成企业只用了两天时间。”公司副总经理周丽珺告诉记者。
虽然目前还仅限于广东深圳、东莞、上海自贸区等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但不到一周之后,这一“特殊待遇”将推广至全国。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按照这一部署,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将于今年3月1日全面实施,工商登记制度其他改革也将逐步展开。
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实行认缴登记制,大大降低了开办公司的“门槛”,激发了社会创业积极性。事实证明,改革试点地区市场主体均呈现“井喷”式增长。如在深圳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30%,其中私营企业增长势头最猛。
改革不仅激发了社会创业积极性,还“倒逼”行政主管部门一改“审而不批、批而不管”的作风,使市场更具活力、更加规范。如东莞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后,审批事项从188个压缩到109个,并大多改为后置审批。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门槛,在试点地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方便了个人创业,活跃了地方经济。可以预见,这一改革措施全面推开后,市场环境将进一步优化,经济活力将充分迸发。”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2月19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通过议案,同意在对销售业务板块现有资产、负债进行审计、评估基础上进行重组,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
国资委主任张毅表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国企改革今年将在界定国企功能、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五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鼓励民间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在有条件的企业和领域加快向非公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合资合作项目。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石化对社会和民营资本开放油品销售业务,率先采取混合所有制,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
改革春潮竞相涌流,其他领域的改革措施也相继出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今年将加快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积极推动电力、天然气、水、铁路、航空等领域的价格改革,完善民用水、电、气等阶梯价格制度;
财税领域将积极探索建立中期财政规划,从机制上解决预算管理随意性大、碎片化、缺乏前瞻性等问题。深入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自觉接受监督。税务系统将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税收总体方案设计,增强税收改革的系统性;
农村改革也在不断深化,着力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
林业系统今年将抓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体制机制、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森林经营制度改革等顶层设计……
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必须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与市场的各自职能和作用进一步厘清,政府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明显加大改革力度和工作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将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表示。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虽然30多年的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目前经济体制在很多方面很不完善,核心问题还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过多、不合理干预太多。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是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根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触及更多深层次矛盾,必然涉及利益关系深度调整,复杂性和难度前所未有。简政放权、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改革促进结构优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摆在面前,需要我们一一破解。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通过深化改革,特别是率先启动那些具有明显效益的领域推进改革,会对经济发展形成持续的推动力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说。“一方面,这些改革能够让我们的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消除很多体制机制的障碍。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应对短期经济增长下降的负面影响,对于稳增长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齐中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