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 29日 多云转晴 35-27℃;30日 多云 36-27℃;31日 多云转阵雨 34-27℃;8月1日 阵雨 33-27℃;2日 阵雨 31-27℃。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自豪·感谢·信心

    2014年03月13日 19:32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彭朱刚

  30年梦想·30年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走过30年,海曙区旧貌换新颜。面对这30年的发展道路和建设成就,我想用三个词来概括我的感受:

  第一个词是“自豪”。为海曙建区30周年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自豪。

  1984年,原海曙、镇明两区合二为一,从此,一个新的海曙区迈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30年的开拓进取,海曙已经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从经济发展上看,过去30年,是海曙综合实力不断跨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30年。剔除基数调整因素,从数字上看,1990年全区GDP为2.38亿元(1984年没有这个统计),2013年达到523.5亿元,同比年均增长13.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7.5万元(2.8万美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84年为541万元,2013年达到78亿元,同比年均增长23.8%。第三产业,1984年三产企业164家,2013年达到15391家,增长了93倍,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4年为2571万元,2013年达到408亿元,同比年均增长2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4年为128万元,2013年达到118亿元,同比年均增长30.3%。工业总产值,1984年为6554万元,2013年达到377亿元,同比年均增长19.4%。

  从城市建设上看,过去30年,是海曙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质持续提升的30年。非成套房改造和旧村改造基本完成,从鼓楼沿、南塘老街到天一广场、和义大道,从新火车站到电子商务产业园,通过历史街区的更新、功能区块的开发、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城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相互融合,古朴和时尚集于一身。

  从社会民生上看,过去30年,是海曙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居民生活显著改善的30年。比如收入,1984年职工年平均工资788元,去年是65843元,是1984年的83倍。随着收入增加,居民消费不断升级,居住环境不断改善。1984年人均住房面积7.49平方米,现在是31.7平方米。同时,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全面发展,先后打响了81890、居家养老、就业项目经理人等多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第二个词是“感谢”。要感谢所有为海曙30年改革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

  30年喜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历届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四套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凝聚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心血与汗水。在海曙30年的发展中,有许许多多在平凡岗位默默坚守、勤恳付出的同志。就如参与区志编撰的同志们,十年磨一剑,甘于清苦、勇于担当。正是这种拼搏、奉献、坚守与担当精神,才造就了今天的海曙。在这里,我要向30年来参与海曙区建设的所有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三个词是“信心”。是对海曙区实现“四个领跑”战略、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信心。

  信心来自于30年的发展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产业优势、中心城区环境优势、历史文化特色优势、社会管理先发优势更加突出。尽管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只要能牢牢把握和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够走在发展前列。

  信心来自于30年的改革实践。30年来,我们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也碰到过很多的困难,遇到过复杂的形势,应对过各方面的挑战。但我们都能够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发展定位越来越成熟,思路越来越清晰,路径越来越明确,应对各种风险冲击、适应形势变化的能力日益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将进一步激发我们的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信心还来自于我们全区上下的创新实干。海曙30年发展取得的好成绩,是全区干部群众集体智慧、集体力量、集体努力的结果。我们的企业,不怕竞争、敢于突破;我们的基层干部,不怕困难、敢打硬仗;我们的群众,对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充满理解和支持。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有力支撑。

  过去30年的辉煌成就,让我们有理由自豪,有理由自信,但我们绝没有理由自满,我们要一届接着一届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海曙的明天,靠全区人民用智慧去描绘、用汗水去创造。我相信,海曙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摘自彭朱刚书记在“30年梦想,30年发展”海曙建区3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海曙区志》成果展示会上的讲话)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 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