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毛一波 通讯员傅燕 孙轶梁)广场健身已成为一种时尚,市民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但是,广场健身音响也带来了噪音污染,周边居民意见颇大,如何化解这个难题?近段时间,海曙区多部门联合,通过提供公共场地、组合团队管理、滚动屏动态提醒等多种举措,投诉量明显减少,舞出了一条和谐的“道路”。
引发广场舞的原因在于目前城市公共资源的缺乏,公民由于利益分歧时缺少交流协商的平台,导致暴力冲突。海曙区大大小小的广场舞队伍近200支,海曙区多部门联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公共场地。在永丰社区,从1998年开始,高塘小学就向爱跳舞的居民开放,社区里的广场舞队伍多次获得过市区级的比赛大奖。芝红社区现在也利用新芝小学解决了场地问题。“为了怕我们晚上跳舞不安全,还特地在门口安装了灯,跳舞的居民们很感动,大家自觉地降低了音乐分贝,要是高了还会互相提醒。”芝红社区广场舞队伍负责人赵美婷说。
海曙区文化馆则推行政府公益性场馆免费开放服务,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器乐排练厅、音乐舞蹈排练厅、艺术培训教室、多功能排练厅等场所,截止4月底免费开放服务次数已达百余次。通过“海曙区都市文化联谊会”这一社会组织平台,海曙区将区内企业、银行、机关等单位组织起来,目前已有近200家企事业单位,为广场舞活动提供更多的活动阵地。
西门街道文化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通过团队化管理,增强了广场舞队伍的自律性。西门街道32支广场舞队伍,每一支都进行了登记备案,标注了广场活动团队负责人及联系方式。“以往街道管理时,大妈们总觉得法不责众,相互推诿,现在队伍有了负责人,如果发生噪声扰民引起投诉,就可以约谈负责人。”
在南门街道马园社区,安装滚动屏时时刻刻提醒着广场舞爱好者,提醒“大妈们”从时间上限制,在每日上午7时之后,晚上8时之前开展,对音乐声源、音响控制在55分贝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