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
  • 29日 多云转晴 35-27℃;30日 多云 36-27℃;31日 多云转阵雨 34-27℃;8月1日 阵雨 33-27℃;2日 阵雨 31-27℃。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市政府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

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5月30日10时试运营

开通初期全天运营15个小时 全线正常运行时间约38分钟

    2014年05月21日 10:09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诞生三个“国内首次”

  □记者吴明京

  第一次如此大规模的开挖基坑、第一次用盾构机穿越宁波地下、省内第一次采用地下变电站供电……回望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它的身上有许多个“第一”。

  第一次大规模基坑开挖和盾构

  宁波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基,地下车站和区间隧道都是在高压缩性和易流变软土中开挖。地连墙建设、基坑开挖、主体结构浇注是轨道交通车站建设的三步。开挖出来的基坑,就是现在所见到的地下车站主体框架。经过建设者的努力,1号线一期工程基坑开挖克服了种种困难,五年来,全线出土350万方,15个地下车站均无重大安全质量问题。

  打隧道,很多人印象中都是矿山法,搭好棚做好支撑开始刨土。而宁波作出了新的尝试,采用盾构技术。

  宁波采用的是土压平衡盾构机,它的基本原理是,把土取出去的同时仍然保持土层里压力的平衡。1号线一期工程隧道第一次在地下成功穿越了天宁寺塔、鼓楼等文物区和奉化江江底,盾构过程平稳,整条中山路盾构的穿越没有任何问题出现,在宁波软土环境中第一次实现了大规模安全穿越。

  诞生了三个“国内首次”

  3家运营商的4G信号在1号线一期工程中均有覆盖,也就是说,使用4G网络的用户在乘坐1号线一期工程列车时,可以正常享受4G网络服务。这是首次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引入的商用运营商4G通信服务。

  1号线一期工程还首次在国内实现三维管线综合设计,实现了车站设备系统管线综合的可实施性检验,并集成各种设备管线的信息数据,建立了完备的三维数字化信息档案,为打造数字化轨道交通奠定基础。

  除了以上两个“国内首次”,1号线一期工程还有国内首个轨道交通勘察地方标准。据悉,宁波市轨道交通勘察已成为宁波市勘察界样本工程,形成总结技术成果5份,科研成果3项,出版发行1项的国内首个轨道交通勘察地方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已立项为浙江省标准规范。

  两项研究在行业里领先

  据介绍,1号线一期工程在施工中开展了“工程混凝土材料耐久性关键技术”攻关,通过混凝土集料整形、密实性结构等设计,制造出抗渗、抗裂、体积稳定性优良的高耐久性混凝土,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高铁测量中成功应用过的CPⅢ控制网,这次也被引用到1号线一期工程的正线铺轨施工中,实现了轨道三维坐标的精确定位和测量自动化、程序化,提高了轨道精度,从源头上实现了减震降噪,减少轮轨磨耗,提高乘坐舒适性等效果。

  省内首次采用地下变电站

  在江东区樱花公园里有两幢小建筑很不起眼,它们的下面却藏着浙江省第一个110千伏地下变电站———樱花变电站。变电站在地下一共有三层,最深处是地下17米。据介绍,同样规模的地上变电站大概占4到5亩土地,而现在该变电站在地面就只有通风部分,占几百平方米的土地,不影响樱花公园的整体风貌。它和110千伏望春变电站一起,将成为轨道交通1号线的电力“心脏”。

  国内轨道交通同类桥梁“第一跨”

  在高桥站和高桥西站之间有一个拱桥,这个提篮式拱桥主跨达到了220米,属国内轨道交通同类桥梁跨径之最。据了解,因为该路段位于甬梁线和甬金高速连接线的交叉口,该跨度避免了影响地面交通。宁波是软土地质,在建该桥时地基处理难度大,打下的桩基平均深度有75米,已经打到岩石层里。

本文来源: 宁波晚报 责任编辑: 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