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军在接待前来办事的市民。通讯员李灿摄
当年,年仅16岁的他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黑龙江某林区,其间在牡丹江森林警察大队任职。7年后,他回到奉化,并再次投身基层公安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30年。他就是奉化市公安局行政审批科民警刘建军。
一封群众的感谢信
今年3月中旬,80多岁的奉化大桥居民胡素月老人给奉化市公安局局长写了一封信,专门表扬刘建军。
多年前,因奉化国营企业转制,有一名竺姓职工的集体户口被取消,由于当时户籍政策规定一个人不能立户,胡素月老人出于好心,让这名竺姓职工的户口挂靠在她家。如今多年过去,竺姓职工的女儿也到了婚育年龄,想将户口迁出。老人找到了奉化公安办证窗口,接待她的正是刘建军。
因为竺姓职工女儿户口的原籍在农村,户口迁不回去,老人十分着急。刘建军不厌其烦,始终态度和善地帮她想办法,后来调查到竺姓职工的亲妹妹的户口在锦山居委会,才终于将户口迁了出去。
老人感动地说:“非常感谢刘建军,我既不是他的亲戚,也不是同事好友,他能对一个普通群众,尤其是我这样的老年人态度这么热心和善,实在是一名为群众服务的模范好民警,像他那样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群众多欢迎呀!”
手拿放大镜办公
3月4日,在奉化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安2号窗口,刘建军正接起电话,与另一头的办证人解释该去哪开证明:“生育方面的证明要去计生办,婚姻方面的证明则要去民政部门……”办证大厅很吵,他不得不捂着另一只耳朵。随后,他开始伏案翻电话簿,戴着眼镜的他手上还拿着放大镜。
原来,由于刘建军积劳成眼疾,双眼因视网膜高度脱落、破裂,曾四度开刀住院,现在他左眼视力为远视200度,右眼为近视1100度。在受理和审核材料时,他只有将纸张摆在离眼睛10厘米处才能看清。同事把老刘的这一习惯性动作叫做“嗅”,正是这样近距离的“嗅”觉,拉近了同前来办事群众的距离,令他们满意而归。
这些对老刘来说都很不容易。“每次有人把材料递我手里,我都想用正常的方式看,很难,而且看不了多长时间。”老刘说。
亲戚朋友不优先
老刘今年已经57岁了,但仍坚持在公安窗口一线为民办事。
窗口来来往往办事的人很多,但大多是不熟悉流程的“门外汉”,老刘作为内行总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耐心解释帮助解决问题。他在工作中的追求是“让群众少跑腿、少走路,办事满意而归”。来他窗口办事的人都能亲切喊出他名字,有难题会向他咨询,有烦心事也会向他倾诉。
无论是来办事还是咨询,熟人在老刘这里并不享有优先权。相反“你先等等,我帮他先办好”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个“他”要比亲戚、朋友更有优先权。这种真心付出换回的是群众的满意。
近年来,老刘负责奉化全市的户口准迁、姓名变更、印鉴核准等12项治安管理许可事项,办件总数达一万余起,无一投诉、无一让群众往返奔波。
上门办证送服务
窗口小天地,为民大舞台。新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自去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第一代居民身份证,为了实现一代证到二代证的平稳过渡,力争在去年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换发工作,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刘建军经常协同分局及各派出所的民警上门入户服务。通过积极开展动员宣传、入社区(村)走访、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拍照服务等方式宣传二代证办理的相关规定和政策,核实人员情况,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二代证的换发工作。解决了许多群众的后顾之忧,并在宁波市内提前完成换发工作。
4月28日下午,由奉化市委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主办的“信仰的力量———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访谈”先锋论坛活动在奉化市职教中心报告厅举行。这期论坛从奉化全市百余名优秀共产党员中选出了四位,作为访谈嘉宾,而奉化市公安局民警刘建军就是其中一位,在访谈现场,他平凡朴实的先进事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李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