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扰民、秩序混乱,全国各地广场舞饱受诟病
海曙探索广场舞难题“新解法”,发布文明公约
6月10日傍晚,海曙区白云街道联南社区,活动现场社区女子健身队进行广场舞展示表演
一个广场,一个音响,一群大妈,便能翩翩起舞,自得其乐。这两年来,这样的场景在宁波随处可见。然而,伴随而来的是噪声扰民、秩序混乱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海曙有登记的广场舞队就有将近200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城市管理智慧。昨天,海曙白云街道发起了“寻找最美广场舞者”行动,同时也成立广场舞联盟,发布广场舞文明公约,探索广场舞难题的“海曙解法”。
□通讯员张立王思远记者潘慧敏摄影记者贾东流
矛盾广场舞扰民,有人气得把音响扔进草丛
每天晚上6:20,家住联南社区的戎阿姨都会换上衣服,走到楼下的露天广场,等待着广场舞的开始。她说,这一年多来,只要不下雨,不遇到中高考,她几乎每天都会“赴约”。
70岁的徐月花是联南社区女子健身队的成员。她告诉记者,人多的时候,联南社区露天广场同时有200多人一起跳。“我们也考虑到扰民问题,平时一直用小录音机播放。”她还告诉记者,因为刚刚结束的高考,她们停跳了3天。对于接下来的中考,她们还要停跳4天。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大妈们已经尽量在减少声响,但仍有市民去居委会投诉。联南社区书记陈伟国告诉记者,居民对傍晚的广场舞基本上没有投诉,但有人去他那里投诉早上的广场舞声响太大,影响他们睡眠。白云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以前也有因为广场舞扰民的冲突,有居民一气之下,把广场舞大妈的音响扔到了草丛里。
破解成立广场舞联盟,发布“文明公约”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们不要各打五十大板,需要的是小区居民间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白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最终还是希望那些热衷于跳广场舞的居民和受到影响的居民互让一步,通过街道平静、合理地表达诉求,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他看来,广场舞是健康和欢乐的象征,不该与市民安居成为一对矛盾体。
昨天,海曙白云街道发起了“寻找最美广场舞者”行动,同时还发布了广场舞文明公约。白云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5月中旬,街道邀请了各社区负责人、相关广场舞队长多次协商。最后,形成了《白云街道广场舞公约》。公约对辖区内的广场舞实行“限音量、限时段、限区域”等:约定现场声源处音量值不得超过85分贝;建议广场舞时间一般夏令不早于6点30分,不晚于21时,冬令不早于7时,不晚于20点30分,持续不超过两小时,中午休息时间不活动;如遇中高考等特殊情况,自觉减少活动时长或暂停活动。
记者看到,昨天这个公约正式发布,正在跳舞的大妈们纷纷签字。白云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昨天他们还成立了白云街道广场舞联盟,“这样一来,就由专人组织、指导居民文明有序跳舞,消除对他人的干扰,居民们还能参加文艺演出和排舞比赛等。”
效果有效避免矛盾,引导居民友善化解问题
由于自家阳台就朝着社区小广场,每天清晨和晚上遭受舞曲轮番轰炸,让家住联南社区的吴女士烦躁不已。对于街道管理广场舞的办法,吴女士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也不是要取消广场舞,只希望音量能小点,控制下时间。如果公约和联盟真能对广场舞起到约束作用,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编辑系主任郭鉴认为,和社区相比,街道的公权力更易获老百姓认同,白云街道作为社会公共管理一方,出面约束广场舞,应该能有效避免矛盾冲突,引导居民友善化解问题。“其实,提高排舞水平,吸引各年龄层的居民都来跳舞是最好的结果。”郭鉴对寻找最美广场舞者的行动也产生浓厚兴趣,“在四川、云南、西藏,有很多年轻人也喜欢跳广场舞,就像锅庄舞,只要音乐一起,男女老少都可以随意跳起来,这样的氛围热闹又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