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大学毕业生离就业梦更近?

    2014年07月01日 16:37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张立 通讯员吕烨)又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黄金季节。有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700万大关,冲到727万。而在宁波市,今年加入求职大军的高校毕业生就有4.2万余人。继去年大学生就业难之后,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他们该如何实现“突围”?

  就业难,大学生“压力山大”

  走出了象牙塔,无数学子步入社会后的第一课就是找工作。而想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意味着需要无数次东奔西跑,需要迈过一道道坎。

  毕业于宁波一所本土院校的小陈,两个月来已向约20多家企业投过简历。但这样“海投”的结果还是没有得到一家企业回应。

  小陈出身于农村,所学的专业是国际贸易。“大学里我考取了一些证书,英语也达到六级,这一切都是为就业做铺垫。”小陈表示,尽管如此,他对自己能否被心仪的公司选中,仍是未知数。

  尚在读大三的浙江万里学院学生小敏从大二开始就已利用假期找工作实习,而且经常“泡”在图书馆里学习。她认为,想要在众人中“脱颖而出”,经验和文凭是少不了的。不过,和小陈一样,小敏对于就业难也是倍感压力。她坦言:“没有人脉关系,没有突出能力,找一个好工作会更困难。”

  寻突围,政府补“临门一脚”

  发放创业贷款,发放就业券,放宽户籍限制,在最难就业季里,从中央到地方频频出新招,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在海曙区望春街道新星商圈党群服务中心,有一个“锐星”工作小组,这个小组不仅为大学生及辖区青年发送就业信息,还牵线搭桥提供就业和实习岗位。“我们通过政校企三方合作平台,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创业提供免费服务。”商圈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圈制定人才委培及对口实习政策,将企业资源导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仅在去年就为大学生提供了1000多个工作岗位。

  而在其他街道,大学生们也在政府部门的助力下,创业激情澎湃。动漫设计专业出身的邵佳悦在毕业后,成立了一个自己的工作室,并在淘宝网上开店售卖DIY玩具及各类模型。白云街道根据他的创业特点,实行就业项目经理人长期“一对一”跟踪指导服务,积极帮助他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已累计为其申请创业者小额贷款60万元,解决他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目前,邵佳悦的网店生意走入正轨,他本人还申请了2项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和一项卡通形象专利。

  助力大学生就业创业之外,海曙区还落实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不定期举办技术大比武、职场达人微讲堂、创业草根联谊会等活动,促进交流共谋发展。

  听解读,企业要“迎头赶上”

  尽管又是“老调”,但实现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党的十八大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所有就业群体的首位,能否使大学生较好地实现就业,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也关系到学生及其家庭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很严峻,这里面有大环境的影响也受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因素制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授何振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时候社会舆论都常谈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缺乏职业规划,个人能力不足等,但一味的“指责”大学生有失偏颇,其实最应该改变的是企业。

  何振飚表示,企业要改变劳动型和密集型的粗放管理模式,尊重大学生的创新和激情,包容大学生的幼稚和不懂事,不要用驯化式的思维去管理大学生,而应当用导师式的教育功能去启迪他们。

  “政府应当引导企业大力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岗位。”何振飚说,企业改变得太慢,无形中制造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透明障碍,例如性别歧视,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企业等用人单位需要转变观念,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还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大学生就业助一把力。”

本文来源: 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 张立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