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所不达标、冷链缺失、问题商品难追溯---
社区蔬菜行“自生自长”隐患多
庄豪 绘
记者张正伟 实习生李鸣明
蔬菜行走俏社区
以前,家住新芝社区的刘阿婆都是赶到500米外的高塘菜市场买菜。最近,小区门口陆续开出了一些蔬菜行,菜品不少,价格也便宜,她有时“偷懒”,便在家门口买菜了。
去超市,有点远;去菜市场,菜价又有点高。今年以来,一些个体经营户抓住市民的这一消费心理,在小区门口开设蔬菜行、水产行,行情一路看涨。
昨天上午7时半,笔者来到柳汀新村附近的一个巷子里,只见道路两侧的蔬菜行有10多家,规模大的蔬菜、水产、猪肉、禽蛋“通卖”,俨然一个小型菜市场。一些店主告诉笔者,每天早、晚市,住在周边小区的居民会来这儿买菜。
“现在每个小区有三四家蔬菜行,有的是蔬菜基地的直销点,有的是个体户自行开设。”一市场管理人员向笔者透露,今年以来,仅江东区新开蔬菜行就不下500家。
“自生自长”隐患多
小区蔬菜行为市民购买一日三餐食材提供了便利,但作为菜篮子商品销售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不少。
笔者发现,在灵桥社区的一个小巷蔬菜行,门口堆着废弃的黄瓜和芹菜叶,店里温度很高,除了一台老式吊扇再没有任何的降温设施。因为露天摆放,货柜里的生菜、空心菜等叶菜已经打了蔫;菜叶腐烂的气味不时引来苍蝇,停在瓜果上叮咬也没人管。
夏天,马鲛鱼、梭子蟹这些水产本应有冰块降温保鲜,但在一些小区水产行,梭子蟹、淡菜就堆放在室外销售。“这样的高温天不用冰柜存放海鲜,质量肯定没有保证,我是不会买的。”一路过的居民悄悄告诉笔者。
还有,小区蔬菜行基本没有农残检测,不少蔬菜属“来路不明”。
许多小区蔬菜店、水产行的场所条件也不过关。小区生鲜店多为小门面,空间狭窄不说,里面的通风、排水等设施不全,很容易导致病菌传播;一些店主私拉乱接,老化的电线、电器设备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小本经营”也需管
采访中,许多蔬菜行经营者向笔者“诉苦”:做的是小本生意,要是按正规的来,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对此,相关业内人士认为,不管规模大小,小区生鲜行必须纳入管理范围。
在一个小区,周边的5家蔬菜行只有2家有正式的工商执照,其中一家执照的营业范围写的还是服装制作。“要对开办者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登记,这样有利于责任追溯。”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因为信息不全,小区生鲜店经常出现转让、关店后找不到责任人情况。
“作为‘菜篮子’的补充,小区生鲜店不是不能办,但一定要像菜市场、超市一样进行规划、建设与管理。”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建议,小区生鲜店要完善软、硬件条件,要像正规菜市场、超市一样,拥有农残检测设备、质量追溯机制等,这样才能保证生鲜质量,让市民买得放心。
- 关键词:
蔬菜
新“港姐”选手将曝光 号称“质素最好一届”
- ·知识就是力量!爱玛《中国面孔》快乐并收获着08月08日 08:57
- ·汪峰七夕开唱 隔空示爱章子怡:我的爱是对的08月06日 09:30
- ·《营救飞虎队》开拍在即 好莱坞大师奥古斯潜伏浙江忙选角08月04日 14:15
- ·吴镇宇 领航爸爸版“冲上云霄”08月01日 09:47
- ·从冰冷思考到传递温暖07月31日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