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业务“强师”走出多路径

    2014年09月10日 09:06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朱尹莹 通讯员池瑞辉)这几天,为海曙外国语学校“扩招”担忧了大半年的张竞文妈妈终于放下了心,虽然是54个孩子的大班,但是每个孩子的课堂注意力,老师都一清二楚,就连吃饭、放学的秩序,一年级小朋友做得同样不比高年级差。这得益于新学期海外为“大班”孩子量身定做的助教制。

  新学期,海外一年级教室的标配,是55张课桌椅,多出来的那套是助教椅。也就是说,一年级每堂课都有两名老师执教,一名老师主教,一名老师辅助管理课堂常规。助教主要以结对的师徒为主,也有正、副班主任客串。“师徒结对,能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年长教师也能从年轻教师那里吸收不一样的教育理念。”海外副校长俞东说,一周下来,课堂秩序出奇地好,很多任课老师都有种已经教学3个月的感觉。

  不止是师徒结对,海曙从2009年起逐步实施教师素养工程,以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区名师等教育精英为核心,加速打造骨干教师精英队伍;出台政策、投入专项经费,鼓励在职教师攻读高学历、学位;组织优秀人才赴国外进修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将智慧的火种带回海曙。这种以优带优的模式,培养效果喜人。2014年,该区评选上省特级教师5名,市名教师8名,这一系列成果居海曙区历年之冠。

  青年老师赵海燕,2012年和其他7名学员拜在省特级教师张敏华门下。那一年,海曙先后成立了蒋惠菊、张敏华、陈亚明等7个名师工作室,吸引同一领域骨干教师组成集教研、师训、科研功能于一体的教育教学研训组织。两年中,赵海燕近距离跟学导师,和成员一起备课、试教、辩课、反思,不但评上了中学高级职称,还被评为海曙区学科骨干;由她参与执教的录像课通过“浙江省农远工程”验收。

  名师的指导,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互相学习,也会带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效果。2011年5月海曙举办了“首届有效教学课堂节”,2012年又推出了首届“月湖之约”有效教学学科教学专场。“课堂节给我区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搭建展示课堂教学风采的平台,同时引导教师共同探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共同提升自身素质。”海曙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期一个月的课堂节,除开设教师主题论坛外,还分段分科开展有效课堂的展示活动。海曙的教师们可以享受到省特级教师、宁波市名师、学科骨干教师、海曙区名师等学科优秀教师的“活力课堂”。

  引进来,走出去。2011年起,海曙启动了境外培训项目,将“寻师”的脚步迈到了国外。“资深名校长还可以晋升为校群督导,让校长以‘专家’的身份,引导更多学校办学。”十多天的境外学习,中原小学校长凌彬对新加坡学校的校群制度一直念念不忘,他认为,如果国内也能尽快探索这种制度,教育均衡化将不远了。

  “这就是外出培训的效果,可以让教师们了解教育界的先进经验并且得到一些启发,假以时日,他们把这些心得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四年来,海曙区先后组织5批校(园)长分赴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学习。

  强有力的推进措施,带来了海曙教师队伍专业素质的整体跃升。教师学历达标率和提高率居全市第一,全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省特级教师12名,正高级教师2名,副高职称教师362名,市名校(园)长12名,市名教师17名,市学科骨干27名。

本文来源: 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 朱尹莹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