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妞到我家》引发“中国式家庭生活”反思
捧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像片中的妈妈对女儿的百般呵护一样,也是中国现在家庭普遍的溺爱教育方式。在西方很多国家,小孩子长到三周岁以后一定要自己独立睡一个屋子,吃喝拉撒睡全部自理,上高中开始,每个孩子都以花父母的钱为耻。相比之下,中国的孩子更像是温室里的花朵,见不得一点风雨。片中的5岁女孩皮皮就在一次喝鸡汤时被鸡骨头卡住,为此还被送到医院急救,上演了一场举家出动的惊险。
《洋妞到我家》由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陈刚执导,构思创意来自陈刚导演和编剧妻子李春利的家庭生活,夫妻联手为女儿陈一诺(皮皮)打造的这部电影很多朋友来帮忙,演员阵容也是超豪华。他们的女儿皮皮本色出演,片中的妈妈和爸爸则是著名演员徐帆和陈建斌。郭涛、孙红雷、佟丽娅、王千源等纷纷加入了角色创作。影片中由孩子教育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和争执,几乎每天都在这个家庭里发生,说起育儿经,编导俩口子简直就是现身说法,那些故事也大多亲身经历如假包换。
“在现今的中国家庭里,孩子永远是家长的中心,家庭教育几乎成了中国全民性的话题,如何让子女成龙成凤更是父母最重视也是最紧张的课题。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分居吵架、节衣缩食,甚至完全失去自我。”编导说,拍这样一部电影,就是想探讨一下在中国特有国情下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人父母应该怎样正确给予孩子爱,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让天性自然生长的空间,一个自主成长的环境,如何科学引导而不是主观臆断地“绑架”孩子。
不是哥伦比亚洋妞的到来,这位要强执拗的妈妈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爱出了问题,片中洋妞互惠生教皮皮独立,教皮皮在犯错误当中成长,像一面镜子,每个角度照出的都是我们对自己教育思路和价值观的反思。“当中西文化差异激烈碰撞在一起的时候,这个家庭就产生了种种误会和危机,同时也让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中国妈妈开始思考,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如何面对自己的婚姻与情感。”陈刚导演说。
互惠生这一独特的视角,让《洋妞到我家》充满了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多元包容的时代感。流行于欧美的互惠生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外国人开始进入到中国家庭,让普通的中产家庭也有了国际视野。
“在这一家三口人和外来的洋妞的不断冲突和磨合中,我们看到的是中西文化的交融、碰撞和差别、互补,尤其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的‘吃亏是福’、‘孔融让梨’等对西方文化影响的表现,还牵扯到怎么看待移民潮,怎么看待西方教育价值观和我们中国人的教育价值观。”清华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教授尹鸿说,包括我们没完没了地拼自己,拼了自己还拼下一代,包括孩子在成长的同时家长其实也需要同步成长,片中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深思。
片尾片中的妈妈最终认识到,“移得了环境,移不了心境”,所有她不堪忍受的主观、客观困境,其实在外国甚至是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在她和身边朋友们纷纷想“走出去”的时候,大量国外年轻人期待的却是“走进来”。中国电影评论协会副会长王人殷认为,影片没有回避中国现实矛盾,既写出了我们国家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也触碰到了时代进步中所付出的代价。片中的妈妈从一心出国到主动放弃,这个过程展现的不仅是家庭情感的回归,也是对于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认同。
“这是我特别想拍的一部影片,用电影的方式把我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体现出来,感觉特别幸运。”陈刚说,《洋妞到我家》虽然揭示了中国式家庭的“隐痛感”,渗透着对教育、家庭、婚姻、生活等问题的严肃思考,但整部片子绝不是压抑、刻板的基调,而是一部适合一家三口共同观看的合家欢类影片。在轻松幽默的嬉笑中,观众可以看到变革中现代人熟悉的生活状态,而最终感染观众的,也许仅仅是孩子在自由成长中不经雕琢的生命的质感。(作者:中国青年报 吴晓东)
央视回应羊年春晚动向:没停办也没启动
- ·姚晨首上达沃斯论坛演讲 周迅关注生活与环保09月11日 09:30
- ·冰桶挑战: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09月09日 08:57
- ·赵本山宋祖英下基层送文化 为雷锋班表演节目 09月05日 08:58
- ·赵薇被赞哭戏如三峡大坝:我还是有前途的演员09月03日 09:24
- ·欧美电影:各种视角的二战题材09月01日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