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2014年09月24日 14:39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慎海雄

  无论是刹“四风”还是树正气,作风建设上的“破”和“立”都要从把握规律入手顺藤摸瓜、庖丁解牛,真正发挥“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的作用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了盘点交账的关键时刻。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近日主持会议研究安排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等工作时指出,现在人们最担心的是不良作风反弹,最盼望的是把改进作风的好态势坚持下去。要树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思想意识,健全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措施,把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有效措施办法固化下来,融入党的建设经常性工作之中。此前,刘云山同志在出席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理论研讨会并讲话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着力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把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引向深入。

  教育实践活动盘点交账,一方面要言而有信深化落实整改,不达目的不罢休,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另一方面着眼常态化、长效化,固化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重要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把成功经验提炼好,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是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对症下药治理顽疾,改进党的作风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的重要工作和思想方法。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世间万事万物运行都有规律。北宋苏洵曾经说:“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规律往往不断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起经常性的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抓住了规律,就等于抓住了事物的“牛鼻子”,就能做到见微知著、预风测雨,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习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是永恒课题,要标本兼治,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通过立破并举、扶正祛邪,不断巩固和扩大已经取得的成果,努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抓常、抓细、抓长”转化为作风建设上的约定俗成,就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把握规律性认识,切实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确保作风建设有的放矢。

  无论是刹“四风”还是树正气,作风建设上的“破”和“立”都要立足于着力深化规律性认识,从把握规律入手顺藤摸瓜、庖丁解牛,真正发挥荀子所说的“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的作用。切不可大而化之、眉毛胡子一把抓、隔靴搔痒,更不能南辕北辙、无的放矢。“四风”问题最大特点是反复性和顽固性,这也是作风顽症“风过草抬头”,屡禁屡犯、禁而不绝的症结所在。要根治这两大难题,就要从其成因、蔓延等规律性特点上寻找突破口,开展“靶向治疗”,破解其重复出现的基因链,铲除其形成的土壤,改变其滋长的气候环境,并培元固本、形成长效,确保痼疾不复发、“四风”不反弹。同样,作风建设在“立”的问题上,也要探索规律,善于总结和推广成功做法、典型经验,由点及面,形成制度,使之蔚然成风。

  云山同志用六个“牢牢把握”深刻阐述了如何从认识到实践不断深化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即:牢牢把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牢牢把握作风建设这个重要突破口、牢牢把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牢牢把握制度机制这个重要保障、牢牢把握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这个目的。这六个“牢牢把握”,其贯穿的一根红线就是确保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这也是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的过程。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当下,作风建设上的问题往往由小事而萌发,许多芝麻绿豆大的事看似无关痛痒,但如果听之任之,一旦形成“蝴蝶效应”,不仅严重败坏党风政风,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动摇我们的执政基础,甚至可能江山易主、亡党亡国。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广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信赖,有力促进了党风政风好转,取得了重要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关键在于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狠抓“四风”不松劲,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

  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作风,作风决定规律。作风建设就是要敢于较真,从点滴小事抓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而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由自我约束到自然而然,让好作风成为常态、化作规律。

本文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 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