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养老”让夕阳更红

    2014年09月28日 08:47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毛一波 通讯员吴超 傅燕 王瑾琛 孙轶梁)“秋声月影,团圆新高”文艺汇演,老少同乐文艺联欢晚会,“迎重阳庆国庆”大型戏曲会......国庆将至,海曙区76个社区老人们自发在社区组织了上百场的文艺演出,与社区居民共同庆国庆。老人的多才多艺得益于一种新的养老观念在海曙渐成时尚——“文化养老”。它除了吃穿住行,还要有一种全新生活状态,比如唱歌、跳舞、绘画、读书、看报、写作……

  银色浪潮来袭老人倍感孤单

  孙女刚出生不久,王阿姨就退休了。打那后,她的生活似乎就只剩下了小女一个人。看似忙碌的生活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当时,只觉得没有朋友,没有爱好,没有自我,不知道从哪里寻找我的新生活。”现在,王阿姨学会了打乒乓球,常常参加活动中心举办的球类和唱歌比赛,不仅心情好了,身体棒了,还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

  像王阿姨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几年前,爱人的去世,让家住柳庄的张阿姨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悲痛。她将自己封闭起来,对窗外的事也彻底失去了兴趣,人仿佛也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目前“银色浪潮”正在席卷全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养老问题已成为一个必须正视、亟需完善的公共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中,17%认为业余生活单调、乏味,21.5%有失落感,72%孤单感强烈。不少老年人为此患上了老年痴呆等病症。海曙区有关资料也显示,近几年来,海曙区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速达1%。截至2013年底,海曙区共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6.4万人,独居、空巢、失独等特殊老年群体日益突显,独居、空巢老人家庭1.71万户,涉及2.93万人,占老年人口45%。

  推行“文化养老”模式让老人走出来

  海曙区一直是“历史文化核心区”,中心城区的老人衣食足而文化兴。据统计,目前海曙共有各类老年学校58所,并在各社区建立摄影、歌曲、舞蹈、写作等文艺团队334支,在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设置了阅览室、活动室等,多角度、多渠道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化养老”的氛围。

  家住高塘三村的汤贻堂深有感受,“我每周有电脑班、摄影班,今年我还报了书法班,打算好好练练我的丑字”,他今年74岁,自2008年开始,他就在西门街道居家养老中心学习电脑,是开班的头期学员。从第一期到第四期结束,汤师傅一期不拉,电脑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差,QQ、微博个个玩的转,现在更是“着迷”于PS软件。

  西门街道还计划在3年时间内帮助辖区2200余户独居、空巢老人家庭丰富老年文化生活。“我们通过入户走访,征求老人个性化帮扶需求,听取助老项目意见,由街道圆梦义工总队协同各社区助老义工队,为各类困难老人提供健康管理、精神陪伴等个性化服务,按需参加街道居家养老互助中心举办的电脑培训、书画、摄影辅导等近20项助老教育、文体项目。

  白云街道设立“云学苑”,打造老人终身学习的课堂,通过统筹街道老年大学、基层党校、社区学院、社区文体活动中心等文化教育基地,向辖区居民开放街道、社区两级培训场所38处,实践基地13处。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副主任裘雪琴告诉记者,很多接受学苑培训的学生成为了社区文体活动中的艺术骨干和社区建设的生力军。今年53岁的郁惠芬自2007年加入老年大学后,就从一位“门外汉”转变为社区的文艺骨干。

  热心公益让老人精神富足

  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使老人们走出来、动起来、乐起来。老人们在活动中相互帮扶,银龄互助,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在文化养老的辐射带动下,众多的老人有了一技之长,并成为海曙区文化义工的一员。

  汤贻堂自从学会摄影后,就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在他的提议下,成立永丰社区“I拍”摄影俱乐部,为社区80多岁的老人免费拍照,留下一张张“温暖的笑容”,多次代表街道、社区参加市政协、市总工会等部门举办的摄影活动。在街道举行的“五水共治”主题宣传活动中也有作品入选。“我现在的生活很充实,自己每天有事情做,做的事情也有意义。”

  与汤怡堂一样,家住万安社区的郑霞生,今年71岁,自从退休后,她就热心公益事业,随后她成了社区合唱队、交谊舞队的领队,12年来,为舞队的壮大而努力着,“每天最高兴的事就是来开心乐园,为大家做准备、放音乐。”郑霞生说,这让她这样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非常充足,“总觉得自己有事干,有力出,不是老来没用,还能发挥能量。”听到队员叫她一声“郑总管”,郑霞生就乐开了怀。

  “如今养老已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多数老人尤其是城市老人,他们有着稳定的退休工资,基本不愁吃穿,所以当前,最迫切的事缓解‘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的‘情感饥渴’,让他们精神上充足。”海曙区老龄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文化养老”就是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让老人们达到情感沟通、思想交流的目的,是老人休闲养老的生活方式。

  “对城市老人的‘文化养老’所在的最大瓶颈是场地难题,下一步,我们会尽力多建一点居家养老服务站,完善站点功能,让老人可以施展文化才艺。”该负责人表示,要将“老有所养”和文化发展相契合,互相给力,才能相得益彰。

本文来源: 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 毛一波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