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外国语学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微共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2014年12月22日 08:36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朱尹莹 通讯员池瑞辉)—堂45分钟的课这样分配时间:学生分小组花10分钟总结提炼前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各小组派代表上台讲20分钟课,5分钟点评,学科教师评价各小组的学习成果10分钟……日前,海曙召开“微型学习共同体”教育教学研讨会,记者在海曙外国语学校听了—节与传统“满堂灌”截然不同的语文课。

  这是该校自2011年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微型学习共同体。所谓“微共体”,是指学生、老师和家长在一定组建原则的指导下自主或经引导选择合作同伴而组成的相互协作、荣辱与共的团队,这一团队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共同的任务驱动。

  “微共体”成员之间既有学习关系(互帮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又有工作关系(团结协作的工作共同体),还有情感关系(亲密友爱的情感共同体)。目前该校“微共体”类型有:“生生微共体”、“师生微共体”、“师师微共体”、“家校微共体”、“亲子微共体”等。

  当天,802班语文课上的是名著阅读《朝花夕拾》。记者发现,该班32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讲台被搬走,课桌椅也不再是过去的“排排座”,而是根据小组成员人数将几张桌子拼在—起。

  记者看到,整堂课气氛活跃,5名学生先后上台展示前段时间的成果并请同学提问。为—个有争议的问题,他们争得面红耳赤。该班班主任说,这堂名著解读课,他们共分为三课时。当天正在进行的是第三课时,总结提炼课,也就是全班共享成果课。在一周前,该班还上了两个课时:老师对整篇文章进行导读,各个学习小组分配组员主攻方向,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每个人都有主攻的方向,我们带着问题预习、讨论,学习效果更好。”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们纷纷表示学习带劲。而该校的老师也慢慢发现,经过三年的实践,班级的管理模式、师生关系、学生面貌都在静悄悄地发生改变。

  7年级的小刘有一段时间作业常常不交,叛逆的他,对家长和老师的劝导“油盐不进”。班主任特意将他安排在了班级里为人最热情的组长身边,形成了一对一的帮扶。在组长与他建立了深厚友谊的同时,微共体让他找到了志趣相投的好朋友。渐渐地,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小刘的绘画、写作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他还通过竞选还顺利当选为班干部。在一次市级展示课上,在300多位听课老师面前,他主动举手上台为大家进行了课堂展示。

  “这真的是一场静悄悄地革命。”该校中学教务处老师周奕感慨地说,去年初三总复习时,学生的错题在微共体内基本上能解决了,老师的不用太费劲去讲、去督促了,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效果又好。“但是,教师并没有—放了之,会对学生出错的地方进行修正、点评。学生经过自己思考学习的内容,比被动听讲更有效。”

  据了解,目前“微共体”的课堂一般运用在数学的习题讲解课、语文的名著阅读课、作文评改课,以及初三的自主复习课等这些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比较大的课堂上。

本文来源: 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 朱尹莹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