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报]曾经在河里洗拖把的阿姨如今穿上红马甲来巡河

去年一年,宁波提前完成清理174条垃圾河

    2015年01月20日 09:28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行动20多人到40多人,每天巡河两次

  说起成立之初的事,队长殷惠年唏嘘道,“当时加入队伍的20人,大家都是凭着热情,没一个能把这‘五水’讲明白,能把这‘共’字说透彻。”

  在海曙区“五水共治”办、白云街道、社会公益事业热心人的帮助下,牡丹社区借助“开放空间”平台不定期开起护水培训班,不仅讲授“五水共治”知识,队员还互相交流劝导技巧。

  时隔近一年,护水队人数扩大到了40多人,平均年龄63岁,年长的已经70多岁了,经常有队友拄着简易的拐杖坚持巡河。

  “护水志愿者真心辛苦,下雨天还打着伞巡河。”护水队的坚持,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近一年的努力,牡丹社区沿河区域内居民河水洗衣物的情况从去年日均最高峰的10余起降至如今的2起。

  从20人扩展至40人,没有一个打退堂鼓,殷惠年信心更足了,“一天两次、全年无休的巡河机制,我们会一直执行下去。”

  昨天,记者从海曙区了解到,牡丹社区的这支护水队最近获得了2014年度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先进集体,也是榜单上唯一的民间组织。

  现在,有着61条内河的海曙区,有着自发组建的70余支民间志愿护水队。他们也都有了“娘家”,纳入海曙区“五水共治”办的专业组织当中。平时,护水队发挥着宣传文明用水节水常识、劝导河内洗衣等不文明行为等作用。

  “让每一滴护水的公益心汇成净水的力量源泉。”海曙区“五水共治”办副主任陈亮表示,今年,海曙区要进一步扩大民间护水的力量,比如吸纳和引导辖区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共同参与“五水共治”。

  心声这样的“五水共治”,我们老百姓肯定支持

  原本洁净的河流要呵护,居民更期待垃圾河、黑河、臭河得到治理。

  金报河道观察员朱师傅在徐家漕住了多年,他说:“早已经忘记包家河是什么时候变脏的了,这是海曙区最差的内河。”

  欣喜的是,从去年3月中旬起,包家河整治启动。记者当时在现场看到,包家河全长1000米,部分河流被人为填埋成了菜园,成了一条“断头河”,水面漂满垃圾袋、馒头、浮萍,让人作呕。除了臭,一逢雨季,就水漫金山。

  整治启动后,先清理垃圾,然后打通“断头河”,再抽干河水,对沿岸的管道逐一排查。工作人员花了近一个月时间,终于找到了污染的源头——从50多条管道中发现4条排污口,一一截断,又在河岸边新建4个截污井,保证生活污水不排入河流。

  现在,包家河水质明显好转,河岸两边种植了绿化。值得一提的是,河道里安装了很多先进设备,每隔10米就有一个推流曝气机,在水面上形成大量细小的气泡,给水体充氧。

  “在河边住了这么多年,没想到包家河还能大变样。这样的‘五水共治’,我们老百姓肯定支持。”市民徐师傅说。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岸边高耸着垃圾山的童王河已经成了一条样板河,今年夏天水质有望达到“下河游泳”的标准……

  B成绩

  174条垃圾河

  提前完成清理

  去年一年,宁波举全市之力、用最铁手腕、以最新技术、下最大决心,全面打响“五水共治”攻坚战,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4年纳入宁波三年行动计划的“五水共治”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5.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9.2%。

  从第三方测评结果看,群众对治水工作支持度达98%,对治水工作信心度达83%,普遍认为水质有明显改善并对治水工作表示满意。

  宁波市“五水共治”办工作人员介绍,宁波坚持治污先行,源头控污减污截污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垃圾河、黑臭河治理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对“清三河”(清理垃圾河、黑河、臭河)的成效竖起了大拇指。全市累计清理垃圾河174条,总长282公里,并于6月份全部通过验收。累计治理黑河、臭河613公里,通过验收533公里,封堵排污口1202个、清淤449万平方米。

  在源头控污减污截污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削减,工业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强势推进。全市9个涉农县(市、区)全部完成了畜禽养殖禁限养区调整划定,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2731家。同时,全市列入省四大行业整治的281家重污染企业中,110家列入关停范围的企业已全部关停到位。杭州湾新区整体关闭了全省最大的漂印染园区,39家印染企业在2014年底前全部关停,投入资金约15亿元。

  在日常保洁方面,建立了河道长效保洁机制。全市平原河道保洁率达到90%以上,其中骨干河道保洁率达100%。

本文来源: 现代金报 责任编辑: 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