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新成效】共建绿水青山 同享生态红利

    2015年03月07日 20:55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许多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也积极围绕生态环保问题建言献策。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让蓝天常在,绿水常流。

  阳春三月,在桃红柳绿的江南水乡浙江,持续十年的生态文明之路,正在开启新的升级版,这次是以治水来带动经济转型。去年,共治理垃圾河、黑臭河一万多公里。原来污染严重的新开河,企业搬离后,清淤、截污、绿化先后实施,水质很快从劣五类提高到四类。

  在我国工业发展较早地区,生态改善与经济转型的变奏曲正在悄然拉开。河北压减钢铁、水泥产能近7000万吨,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增加15天;四川攀枝花,近两年关停整改了150多家污染企业,养老服务业则异军突起。

  一批生态文明国家战略近两年也相继启动。湖南湘江流域保护和治理工程,使铅、铬平均浓度同比下降30%;黑龙江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森林面积增加近三十万公顷;天津在七里海湿地周边划定生态红线,重现了万亩芦花,百鸟云集;湖北在全国首次推出污染处罚不设上限。安徽新安江流域启动生态补偿实施三年多来,水质常年保持在二类以上。

  去年被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江西,目标是2017年单位产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城市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

  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首位的福建省,去年又提出了更高的生态目标,当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6万亩,整治1085个村庄,树立1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3个城市空气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9.3%,“清新福建”成为金字招牌。

  重庆璧山没有大江大河过境,属于缺水地区。近年来,当地推广再生水回用,到明年一半生活污水都可以重复利用。

  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环境治理正使更多当地人走向富裕。广西、贵州,石漠化面积持续净减少;青海、甘肃、新疆的水源草场保护,让牧民收入稳定增加;海南、吉林的河湖保护,使众多群众吃上旅游饭;陕西秦巴山区生态移民搬迁90多万人,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据统计,全国有16个省正在开展生态省建设,环保部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六方面,设置了42项指标,以市县为重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工作。

  目前,全国有92个市县获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命名,全国有1000多个县市区正在开展生态市、县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

  [视频]【新常态新成效】共建绿水青山同享生态红利

本文来源: 央视网 责任编辑: 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