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堂文化,我们的文化
之江平
打造文化礼堂,是建设“两富”“两美”浙江的题中之义、创新举措。
全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今天,我们正处在从建设文化礼堂迈向建设礼堂文化的新阶段,更加注重农民群众的文化认同和内在需求,更加注重乡村基层内生文化的培育,从而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更有力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一方精神家园。
(一)
“礼”字,从示,从豐,借助物质化的载体形成一套社会典章制度与道德规范;“堂”字,从土,从尚,意味着开敞的公共会面议事处所。当“礼”与“堂”相连成“礼堂”,在历史长河中承载起了乡土社会的公共记忆。
“礼堂”一词,早在《后汉书·郑玄传》里就有文字记载,作为古代习礼的讲堂,实际的存在追溯起来更为久远。在我党的奋斗史中,礼堂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延安中央大礼堂等一大批礼堂奠定了共产党人心目中精神殿堂的崇高地位。
两年多前,我省开创性地将“礼堂”和“文化”相嫁接,在新时期提出建设文化礼堂的构想——打造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知识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重构乡村文化空间。文化礼堂建设吹响的号角,拉开了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2.0时代”。
(二)
让我们顺着文化礼堂这个容器,来触摸乡土的温度。
浙江有5400万常住人口,农村人口占了38%。如果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群众的精神富有,也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精神富有。
如今,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9万多元,“口袋”富了的农民迫切希望“脑袋”也富起来,农村老百姓在精神文化思想道德等层面的求知求美需求日益增长。文化礼堂建设是“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和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需求,充盈着农村文化主体强烈的建设意愿。
建设文化礼堂也是提升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迫切需要。当前,一些不良甚至丑恶现象在农村社会生活中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培育农民群众“德”的养成,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需要文化礼堂的精神滋养。
文化礼堂还是一把乡村治理的“金钥匙”,一根社会治理的精神纽带,一条连接游子与乡土的根脉。当下的农村社会单元结构变化了,更需要农村文化来重构共同体,延续村庄文化。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同样需要守住乡土,远离乡土的人也需要有一个身份认同的精神家园。文化礼堂对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城乡二元结构都不无裨益,是开启中国乡村社会秩序重构的浙江样本和范式。
(三)
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必然去占领;真善美不去占领,假恶丑必然去占领。我们要打造“红色殿堂”,培育“红色细胞”。
文化礼堂便是“红色殿堂”,里面滋养出的礼堂文化便是“红色细胞”。在这方精神家园里,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讲“理”,凝聚社会共识;立“德”,培育文明风尚;启“智”,提高科学素养,才能牢筑起农民群众的精神支柱。
文化礼堂也是一片文化乐园,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以及文化进万家等活动在此集纳盛放。这是一个“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所在,就好比村庄的客厅,家训族训等老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重阳敬老、儿童开蒙等礼节礼仪,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代代传承,构成了乡村文化的万花筒。
文化礼堂还是一座村庄地标,它不一定是村里最好最靓的房子,但一定是村里最具人气的地方。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老校舍、大会堂、文化活动中心,对原有公共建筑合理改造利用,让闲置资源发挥作用,通过乡土文化能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等文化骨干队伍,释放出一大批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将文明之风吹进农民心田,垒造起传播先进文化的殿堂。
(四)
恰如一阵春风来,不到三年,全省已有3447家文化礼堂星罗棋布,预计今年文化礼堂的规模将达到5000家。
往北,临安的文化礼堂,用悠悠家风弘扬美德,“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从《钱氏家训》到家风,扬村风,播乡风,通过“访、评、晒、传”把家风带出的美德“种”进了农民心间。
向西,柯城的文化礼堂,用一棵棵心愿树撒播爱心,每棵心愿树上都挂着困难群体的微心愿,这是爱的交流平台,每个人都能在这里实现“微公益”的接力。
朝南,嵊州的文化礼堂,孵化出了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以老人自愿为原则,以家庭为核心、以礼堂为依托,给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衣食住行用和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服务。
往东,黄岩的文化礼堂,探索出了“理事会负责制”的管理新模式,在热心群众文化和公共事业的普通村民中公推直选产生文化礼堂理事会,分工合作、各负其责。
这些文化礼堂“形美”。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两堂五廊”是我省农村文化礼堂的“标配”。各地还根据自身特色,新拓展出了善行义举榜、家风家训廊等更多的“高配”。
这些文化礼堂“传神”。道德讲堂、公民素质讲习所、“星期日活动”、传统礼仪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地还因地制宜挖掘自身特色,力求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这些文化礼堂“凝魂”。文化礼堂建成后,不仅培养了农村的文化能人,村党支部的威信也更高了,村里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这些,都离不开近3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各地文化礼堂建设的鼎力支持。每年有3000万元专项奖金代补助,有关部门专门编制了《文化礼堂操作手册》,用“文化读本”对文化礼仪等作了规范指南,派送文化礼堂工作指导员近2000人。
(五)
时光的车轮转入第三个年头,文化礼堂建设进入新常态。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偏重休闲娱乐,对村民的道德教育有所忽略;同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传统民俗、村落文化在农村的传承面临挑战。
文化礼堂建设已开始改变这一现状。在如火如荼的建设浪潮中,我们已经推动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向综合精神家园“华丽转身”,文化礼堂在许多地方成为当地村民的精神向往和心灵依托。
在全力推进“四个全面”的新形势下,文化礼堂建设也进入提档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文化建设是重要内容。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通过文化礼堂建设,进一步推进解决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正是贯彻“全面”二字、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美好家园的创新举措。
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建设文化礼堂的外部推动力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普遍的文化认同和内在需求,进一步把文化礼堂转化为广大农民群众观念中的精神和情感要素,让诸多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加快开枝散叶。
(六)
如何创新、深化、提升文化礼堂“建、管、用”水平,培育礼堂文化,实现新常态下的持续发展?
这需要用人文关怀的土壤来“培育”——
人文关怀是礼堂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文化要源于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伴有浓浓的泥土芳香。丰富的文化资源就活在民间个人记忆和口头传承中,串起这些散落的珍珠,就是农民自我教育的教材,可弘扬正气,能凝聚人心。
有形礼堂和无形礼堂可以紧密连接,用新的媒介技术为礼堂文化的聚合提供新的空间和场所。今年起,免费的网络信号将覆盖我省农村文化礼堂,新建的网上文化礼堂可以让老百姓随时随地收听收看礼堂文化,留守与离开的村民在虚拟的社区中也能重建联系,网络的互动式参与还可以留住年轻人,将以血缘、地缘为纽带的联系延伸得更远更广。
这还需要用我们内生的文化来“浇灌”,使之活起来——
先说菜单式的“送”,变“单向配送”为“按需配送”,内容上多一点家常味、泥土气,形式上多一点小而活;
再看自主性的“种”,说说我们的村训,唱唱我们的村歌,上上我们的村晚,打造的是“我们的系列”;
还有互惠性的“联”,上下、左右纵横联动,文化结对、文化走亲,让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亲”真正“走”起来。
“送文化”、“种文化”、“联文化”结合起来,农民不再是坐在台下的观众,他们登台就是主角,演的就是活着的农村传统和未来,就是生活的这方土地的血脉,农民变成了主体,从文化产品的享受者,变成了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在自我创造、自我展示中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促进乡村文化的自我生长。
这也需要管理的阳光雨露让其“可持续”——
围绕“我们的”系列主题活动,培育村落文化品牌。村有贫富、人有多少、史有短长、文有深浅,各地要彰显特色,不能“一刀切”,千篇一律,不能求大求全,面面俱到,要老百姓喜欢,大家说好才是真的好。还要创新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制及结对共建、村企联建、集资兴建等不同投入主体的管理运行模式,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省市县还可以三级联动,发动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礼堂建设。
从聚人气到聚人心,相信,文化礼堂里孕育的礼堂文化,必将凝聚起村庄的精气神,为我们重塑起崭新的乡村文化形态。
TVB春季档最强剧《天眼》华数热播
- ·那首著名的《一生有你》原来是失恋时写的03月24日 11:20
- ·韩流明星到中国,为何会换一张脸03月19日 15:48
- ·《与星共舞》落幕 何洁夺冠03月10日 10:30
- ·元宵晚会看些啥?02月27日 16:19
- ·数读奥斯卡前的颁奖季02月02日 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