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张黎升 朱尹莹)7月12日12时,天胜农牧配送人员工将1200多份蔬菜、肉、蛋按订单分装300余袋后装车,将这些新鲜蔬菜陆续送往市民家中。“灿鸿”来袭,该农场防汛设备发挥功效,千亩农场几乎未现积水,汛期不但正常配送,还较平时增加了约25%的业务。
昨日记者驱车前往天胜农牧现代生态农场现场,一探究竟。因内河水位高涨,古林镇道路两岸的农田几乎全部受淹,农田水位仅低于道路路面30公分左右。而与之一路相隔的天胜农场,却是一片葱郁景象:除去零星几片倒伏玉米棒和冬瓜藤外,整个农场几乎没有台风过境迹象。
“‘菲特’让我们损失了1000万,痛定思痛,我们公司去年就投入500余万,对农场原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深度改造,加重防洪和排涝砝码。”顺着望春街道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朱升海手指的方向,记者看见农场外围一周有一条长5000余米、宽3米的生态水渠,水渠的坝高出地面1米多,水渠的水位已有半人见高,离农场地面有近80公分的高度,但有效阻挡了外来河水的倒灌,“平时用于蓄水、净化、养鱼,汛期时既是防水大坝,也是防涝排水系统。”朱升海说,这是农场的“护城河”。
沿着这条“护城河”,记者看见一座占地50平方米的大型泵站正轰鸣作业,农场内过多的水量经密布的水渠流到泵站的蓄水池,通过7台大口径水泵强排农场外,流入大河。“蔬菜瓜果最经不起水淹,所以在整个农场我们建设了7个泵站,安装了19台大功率水泵,全部采用自动控制,确保多余水量及时外排。
作为我市首批现代生态农业企业,由海曙区望春街道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创办的天胜农牧,防汛设备重视设施设备的自动化和现代化。自动强排防洪系统是一套根据水位值自动判断强排启用量的自动化防汛设施,亦有电网、自备发电机及柴油机三重电(动)力保障。“对水位的把握比我们人为判断要精准,台风期间,我们就驻扎在农场办公区,监控机器运作即可,不需要安排专人调制设施。”朱升海告诉记者,这套系统不仅要能排水,更要符合现代生态农业循环作业的要求,“排水渠采用多板有缝拼接,目的降低种植区地下水位,保障农作物不烂根。”
得益于自动强排防洪系统,天胜农牧台风期间的订单全部能按时完成配送。“来台风就没有新鲜安全的蔬菜,对会员制现代生态农业企业而言是一次重创,会员会通过其他途径采购安全食物。”朱升海表示,“因‘菲特’对农场影响时间较长,就流失VIP会员100多位,此次安全度汛,即减少企业损失,又赢得了市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