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创业,海曙公益组织探索"慈善如何做下去"

    2016年01月11日 09:21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图为五谷画坊学员参与墙体绘画。

  记者 杨静雅 通讯员 毛一波

  编者按:

  人和黑猩猩的基因有99%是一样的,但决定一个事物本质的往往就是那1%的不同。公益企业和普通企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赢利动力的产生和社会效益的衡量上。

  公益组织的商业化运作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而在中国,慈善可不可以用商业的手法来做,还存在不少的争议。支持者认为,通过商业化运作反哺公益才是长久之计,否则连自身生存都是问题,怎么去做善事去造福他人呢?反对者觉得,公益就该是公益,不应该与商业扯上关系,否则就逃脱不了拿着做公益的招牌为自己谋取利益的嫌疑。

  在我们的城市里,也有一群热爱公益的人,走上了公益创业的道路,他们用商业模式做公益,努力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兼顾经济利益。这些公益企业的现状,也反映出我市公益组织商业化运作上所取得的经验和所遇问题。日前,记者走近了我市部分公益创业者。

  莫益民:让残障学生破茧成蝶

  莫益民办有一家外贸企业,前些年曾频频捐赠,但他发现,他捐的钱虽解决了资助对象燃眉之急,但却很难让他们长期脱贫。于是,三年前,他改变了思路,自己出资办了一家名为五谷画坊创意助残中心的公益企业,招来聋哑等残疾人士,请来美术总监对他们进行绘画指导,然后将他们画的画和印有他们画的工艺品卖掉,赚来的钱一部分用于支付残疾人工资,一部分用于五谷画坊的发展。

  上周,记者来到设在海曙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三楼的“五谷画坊”工作室,4名残障学员个个喜笑颜开。原来,他们的版画被宁波市旅游局看中并买下,将被带到省外和国外展出。

  “没想过她能成才,只希望她开开心心地生活,以后我们老了,她可以养活自己。”残障学生小杨的父亲看到女儿的版画被市旅游局购买,喜出望外。1994年出生的小杨,患有先天性重度耳聋,之前一直在宁波聋哑学校读书。身体上的残缺导致小杨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她从学校毕业后,找工作多次碰壁,便开始自暴自弃,把自己关在家里。“她经常几天也不和我们交流,我们都很担心。”小杨父亲回忆起女儿去年的情况,心情沉重。很快,小杨的父亲在讲述中脸上有了笑容,小杨进了五谷画坊后,有了收入,有了成就感,精神状态大为好转。

  小张是五谷画坊的另一名学员,她患有轻度聋哑,在父母竭尽全力对他的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后,他开始能初步与人交流。“但在人群中,他还是很无奈,常常听不清楚别人说的话,他还没从学校毕业,我们就开始担心了,多亏后来五谷画坊招收了他。”小张的母亲告诉记者。

  像小杨和小张这样的残障学生,在五谷画坊共有15名,在没有遇到五谷画坊负责人莫益民之前,他们及他们的家人,都对他们走上社会后该如何生活,感到迷茫。

  “我以前是做生意的,赚了一些钱,就想做点公益,帮助残疾人,但我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残疾人尤其是聋哑人的内心很安静,适合从事和艺术相关的职业,比如画版画、雕刻……”莫益民说,自己创办五谷画坊的初衷,就是将公益和创业结合,使公益实现自我造血,持续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刚刚走出校门,就要从事艺术品制作,这对残障学生是很大的挑战。莫益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的周枫,教授学生绘画等技巧。

  “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特长,我希望在我这里,他们的特长都得到发挥。”莫益民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小丁情感细腻,双手灵巧,适合发绣,莫益民就请来专门的发绣老师教她。小张因为能初步与人交流,莫益民便安排他当起了工作室的“小管家”,当莫益民不在的时候,由他管理其他人。

  五谷画坊的残障学生们每个人都有固定岗位,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五谷画坊达到了收支平衡。学生们不仅常被各个创意集市邀请参加活动,所生产的产品也列进了政府采购清单。

  “这项事业很特殊,一旦做了就放不下了,并且会爱上它。”莫益民说,这些学生也带给他很多感动,他们现在亲如兄弟姐妹,也把他当朋友,有时候客户定了版画,需要赶工期,孩子们都自觉地会带回家去“加班”。“看到学生们父母对我的信任,那种责任感带来的开心,是再多钱也买不到的。”现在,莫益民又有了更宏伟的蓝图,他想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准备将工作室发展成为残疾人的艺术加工厂。

 [1] [2] 下一页
本文来源: 宁波日报 责任编辑: 邬盈蓓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