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2亿元!“十二五”浙商回归到位资金用在这儿

    2016年03月10日 15:37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凯蒂猫家园落户安吉之后,一批旅游“大好高”项目集聚而来。

  回归桑梓,报效家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12月,全省浙商回归累计到位资金8352亿元。其中,2015年更是显示出加速趋势,到位资金3066亿元,比上年增长37.14%。

  敢为天下先、勇于闯天下,充满创业创新活力的浙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第一大商帮。据统计,目前在海外省外投资经商的浙江人就有800多万,省外投资总额超过4.5万亿元。他们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利用省内省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浙江新一轮发展储备了充足动能。

  2011年10月,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发出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总动员令,一下子牵动了每一位在外游子的心。作为我省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中的重要一招,浙商回归正为浙江经济发展输入强大动力。

  浙商回归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我省有效投资的重要力量,每年数千亿级投资资金源源不断流入,成为“三驾马车”中最能直接形成有效供给的快马。

  浙商回归注重招大引强选优,着力提升浙商回归项目质量,有力促进了“国家战略举措”、七大万亿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

  浙商回归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从产业回归向总部回归、资本回归拓展,为浙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有力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

  开拓精神永不忘,赤子情怀代相传。浙商回归永不停步。站在“十三五”的起点,全省上下正科学布局重大项目、构建重大平台、创新重大政策,着力构建支持浙商回归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着力集聚天下浙商反哺家乡巨大能量,着力提高浙商回归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富而反哺

  扩大有效投资

  2016年第一个工作日,烟雨朦胧中的湖州,葱翠清新。由澳大利亚百成电动集团投资的湖州百成新型汽车电池产业园在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大潮中开工了。浙商黄科竣在湖州市南浔区进行了近两年的商谈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投资设立湖州百成新型电池有限公司,目标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电池生产基地。

  这几年,一个个动辄上亿元的投资项目开始涌入浙江,为家乡经济注入了一剂新动力,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成为全省各地经济发展最为倚重的新力量,扩大有效投资的生力军。

  在湖州,四年来累计引进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78.43亿元,引进浙商回归项目532个,很多项目已经家喻户晓。位于安吉天荒坪的“大年初一”风景小镇已正式开业,这是浙商毛剑峰从海南岛回到家乡安吉,全新打造的明清江南特色休闲旅游度假小镇;同样位于安吉的凯蒂猫家园已经迎客,是浙商廖春荣打造的国际游乐项目,总投资25亿元,成为了凯蒂猫的首个海外家园。

  从海洋经济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到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金改试验区,再到丽水农村金改试验区、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浙江经济的每一个桥头堡,都有浙商回归急先锋的身影。

  总投资50亿元的义乌万达广场项目和总投资100亿元的复兴城项目,相中的就是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未来;总投资20亿元的富通集团舟山海洋工程用缆项目落户舟山,不想错过的就是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机遇;总投资9亿美元以上的铠嘉电脑项目从签约落户到破土动工仅花了38天时间,为了能在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提前布局……

  几年下来,浙商回归的来源地不仅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也覆盖了世界五大洲的30个国家或地区,形成了海纳百川、群凤还巢、百鸟归林的态势。浙商回归资金规模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15年12月,全省浙商回归累计到位资金约8352亿元。其中,2012年到位资金1297.9亿元;2013年到位资金1752.13亿元,比上年增长35.01%;2014年到位资金22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6%;2015年到位资金3066亿元,比上年增长37.14%。

  招大引强

  提升项目质量

  在回归大军中,富春控股董事长张国标就是其中一位。他把投资重心放回浙江,在富阳的投资有张小泉五金科技园、新型建材产业园等项目,并联合复星集团、阿里巴巴等知名浙商,主导了东阳·中国木雕文化博览城、富阳复城国际、淘宝城三期、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等项目。

  重回浙江,缘何投下的大多是不同于主业的新项目?张国标的回答很直接:“我们浙商回归,绝不是让当年因成本、资源、环境等要素倒逼而转移出去的低层次产业重新回来,而是注重引入高大上项目。”

  省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已有回归的项目,大多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重点,参与“4+6”国家战略建设,参与“四换三名”、“互联网+”工程,助推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

  明峰医疗,是绍兴2014年重点引进落户的浙商回归企业,目前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审批,获准上市销售,成为我省首家获此医疗器械注册号的企业,填补了省内空白,也揭开了我省大型高端医疗设备浙产化新的一页。

  嘉兴在2015年引进的大项目阿里巴巴菜鸟城,总投资约60亿元,总用地面积约1300亩,分四期建设,其中第一期是天猫商超华东地区的旗舰店,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综合性购物平台。

  作为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在2015年签约的高端产业服务项目——环保产业并购基金,将来主要投资水处理等环保产业及相关领域,通过金融的力量推动治水。

  特色小镇是浙江转换发展动能的重要平台,成为浙商回归投资的新高地。海宁去年一举推出了15个特色小镇,在推动小镇建设过程中,回归浙商尤为显眼,甚至已成为推动海宁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选手”。

  近年来我省浙商回归项目质量不断提升。2012年至2015年12月,浙商回归重大项目到位资金6072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72.7%。其中2015年重大项目到位资金2235亿元,占比88.83%,高出年度目标13.83个百分点;重大项目中七大万亿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470亿元,占比65.77%。

  多种回归

  加快转型发展

  省外浙商在创业中积累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是浙江经济的一个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人脉资源丰富的庞大域外支撑,对推动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

  海宁人许为平,一直被称为“总部基地之父”。2013年,他把总部基地的理念带到海宁,在海宁市尖山新区投资建设江南总部基地项目,该项目是总部基地全球控股集团投资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项目。

  与一般的浙商回归项目不同的是,江南总部基地是让江南地区的非公企业凝聚市场的力量,真正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大平台,像滚雪球一样吸引越来越多的浙商入驻,在这个平台上形成越来越强势发展的聚合力。

  近年来,浙商回归从产业回归总部回归拓展,2015年新增浙商总部回归项目149个。从传统的厂房、生产线建设,向总部楼宇经济转变。通过总部回归的方式,避开传统的产业回归中带来的产业结构雷同,产品结构的低小散。这打开了浙商回归促转型升级的一扇大门。

  在永康,打造了浙商回归创业创新中心,吸引了上百家浙商企业报名入驻,项目包括自主移动机器人、船用推进系统、飞机零部件制造等130多个新兴高科技产业项目,总投资超147亿元;在青田,回归产业园引进培育浙商总部经济,将形成具有一定集聚规模的企业综合型总部、区域型总部、职能型总部……

  “回归经济”的背后是我省“产业面孔”的嬗变,浙江正从过去的制造中心,逐步向总部经济中心、创意经济中心、品牌发布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资本中心跨越。资本回归让传统的制造加工产业向金融服务业转变,2015年新增浙商资本回归到位资金达到550亿元。

  计划募资100亿元、首期封闭规模80亿元的“浙商成长基金”在去年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这个由沪上知名浙商复星集团等发起的基金,为浙江转型升级提供产业与资本对接的新平台;由省内外浙商共同打造的浙民投,主要专注国有企业改革及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业、新能源及环保、消费品及连锁服务业、医药及健康服务业等领域的项目投资,与我省正在打造的“七大万亿产业”方向一致。

  此外,创新驱动也是促使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浙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特别浓厚,成为在外浙商返乡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杭州城西,在阿里巴巴附近,创业氛围浓厚的未来科技城已成为全国互联网创业的新高地,成为浙商回归投资的新目标。

  补足短板

  扩大回归成果

  新年伊始,温州市招商局(经合办)聘请100名民间招商大使,招引实力型“千名温商领头雁”回乡投资;同时着力建立新生代温商创业基地和“创客空间”,吸引活力型、技术型新生代温商回归发展。

  2016年是我省“浙商回归”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五年。随着浙商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回归投资项目不断增多,迎来了回归高峰期、效应显现期。

  浙商回归,是一项用心的工程,是一项考验“店小二”服务意识的工作。能不能在2016年再上一个台阶,关键取决于思想到不到位、工作到不到位、政策到不到位、体制到不到位……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在工作中做优各个细节,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面对经济新常态,省经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浙商回归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构筑“产业、总部、资本、人才科技、商贸市场、社会公益”等“六位一体”回归大格局。

  浙商回归必须注重“大好高新”项目,既突出引进投资额20亿元、30亿元、50亿元甚至上百亿的高端制造业项目,也要重视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处在转型升级“风口”上的行业和企业,如细分行业的“小巨人”、“隐形冠军”等一些规模不大但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企业。

  要注重深化总部回归。锁定省外浙商,有条件的地方盯住综合性总部,争取“一步到位”,也可以先从区域性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入手,积极引入研发中心、财务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物流中心,做到“步步为营”。

  要深化资本回归。着眼引导浙商以参与债券股权合作、认购基金等形式,通过搭建资本合作平台,引导参与金融机构改革、开展项目定向融资等。

  要拓展人才科技回归。利用浙商人脉资源丰富、与高层次人才联系紧密的优势,大力推进浙商高层次人才和研发团队回归浙江创业创新,引导在外浙商联合省内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科技创新载体,支持在外浙商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

  要依托省外浙商创办市场的基础条件,打响“省外浙商市场采购浙货对接会”品牌,加强省内外市场、企业、商户之间商贸对接,鼓励民间组织在省外浙商市场开辟或举办浙货展销,着力提高浙江商品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杭州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建设、阿里巴巴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等资源优势,支持在外浙商回归项目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还要推动建立浙商回归公募公益基金会、浙商大型企业私募公益基金会两大平台,畅通省内社会公益项目与公益基金会的对接渠道,积极引导浙商投身家乡社会公益事业。

  乡书何处达,归雁浙江边。当年因为为了全国化、全球化布局,浙商“走出去”有利于发挥优势,在更高的层次参与国际竞争;如今浙江经济迎来转型契机,呼唤更多浙商继往开来、携手创造,共同描绘家乡全面小康华丽篇章。

本文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 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