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浪志愿者,社区“最美”风景线

    2016年03月22日 09:55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毛一波通讯员罗飞)茆古英——“律政家人”、陈黎青——“治水卫士”、袁春华——“爱心大使”、姚凯永——“航天导师”……走在海曙区南门街道澄浪社区的小路上,能看见47根公共电线杆上悬挂着47位社区优秀志愿者的照片和介绍。看着这些“身边好人”“高大上”的形象,居民倍感亲切,这47根电线杆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们是社区1000余名志愿者中的佼佼者。”澄浪社区党委书记丁玲玲介绍,澄浪社区有5400多常住居民,却只有7名社工。于是社区的志愿者行动起来,开发出4260个志愿岗位,2015年有5340人次参与服务,“他们撑起了社区服务的一片天,2015年,社区居民满意度测评在海曙区位居第二。”

  近日,澄浪社区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和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评选为“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成为宁波全大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社区。

  “五联”、“四议”面向群众,按需锁定服务

  社区事务千头万绪、居民需求千差万别,志愿服务如何与居民需求精准对接?澄浪社区积极探索“五联”、“四议”工作法,建立起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按需锁定服务的志愿服务机制。

  “五联”工作法即联居、联线、联组、联网、联心,是澄浪社区社会治理的创新之举。“其中联居是社工300户包片联户制度,联线利用社区宣传栏、QQ群、微信群等新老宣传载体,联组则依靠各类社会组织,联网运用社区‘民情E家’网络平台,联心则建立起居民议事厅、辖区单位共建联席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等各类‘联心平台’。”丁玲玲介绍,“四议”工作法是指群众提议、民主商议、共同决议、公开评议四个步骤。

  通过“五联”、“四议”工作法,澄浪社区迅速摸透民情民意,充分发挥群众“意见领袖”的作用,同时深入挖掘和利用社区人力、信息等资源,因人制定志愿岗位、定向服务居民。近年来,社区老小区安装“楼道灯”、“自来水一户一表”、 “报刊箱”及“澄浪桥建设期间噪音”等很多棘手问题,就是在民主协商的氛围中迎刃而解的。

  辖区内外“一个不能少”,全民参与服务

  “1996年初,南门街道朝阳社区的退休老党员田庆元在全区街居党员问卷调查中,发出了‘给我一个岗位,奉献一份余热’的内心呼唤,由此拉开了海曙区党员‘一人一岗’活动的序幕。”丁玲玲告诉记者,“20年来,以党员为引领,澄浪社区志愿服务已发展到居民‘一人一岗’,为社区各项事务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成为社区建设和管理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如今,澄浪社区“红帽子”志愿者服务队、和谐促进联谊会、乐龄俱乐部、“鹤之舞”艺术团等28支志愿服务队伍,涵盖了医疗卫生、帮困解难、环境卫生、治安消防、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每支团队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参与志愿服务的1000多人中,唱主角的不再是‘一老一小’,也不局限于社区居民,年富力强的在职人员和辖区共建单位的职工同样发挥着巨大作用。”丁玲玲说。

  项目化运作,确保高效服务

  丁玲玲介绍,澄浪社区志愿服务理念的深入人心,得益于社区通过宣传栏、QQ群、微信群等载体的大力宣传,也得益于志愿服务的项目化运作,凝聚了各方力量,有针对性地高效服务居民。

  澄浪社区2014年成立的“社区法律促进团”,整合了居民中的公、检、法等部门的70余名法律工作人员,至今为社区解决了812公交车的停车站问题、全民健身点的定位问题、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问题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144起,群众满意率高达99.3%。“‘社区法律促进团’脱胎于由宁波市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团队‘茆律师民情代理站’。”丁玲玲说,茆古英律师退休后,凭借自身法律专长,带领5名志愿者组成的团队,顺利调处了居民房屋产权、邻里纠纷、业主与物业利益从属等问题,赢得了居民的信任。以茆律师一个人命名的志愿团队,发展到项目化运作的社区级法律志愿团队,其服务范围更广、也更有针对性。

  

 

本文来源: 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 毛一波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