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74-89188196

海曙新闻网

[现代金报]七旬老人痴迷做风筝五十余载

用的材料都是日常的废旧物品乐意将这门手艺传授给更多有心人

    2016年05月11日 11:00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在古代,放风筝是十分普及的民间娱乐活动,人们用竹条、蜡线、纸等材料自己制作。而如今,工厂批量生产的软体风筝越来越多,原先传统的手工技法正渐渐没落。

  73岁的虞根芳老人是海曙段塘街道远近闻名的“风筝达人”。熟悉的人都知道,他擅长纯手工制作风筝,无论是风筝骨架的扎制,还是纸面的糊裱和图案的绘画,都是首屈一指。更难能可贵的是,材料用的都是废旧物品,节能又环保。

    通讯员张立 董建亚 记者樊莹

  做过的风筝多达百余只

  用的大多是废旧材料

  只要天气好,虞大爷就会跑到家附近的公园,一手绞线盘,一手拉着手工风筝。每当看着自己的作品在天空中翱翔,这位老人的脸上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

  “我从小就喜欢做风筝,而且是自己摸索制作,没有师傅教。”回忆起往事,虞大爷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买不起玩具。16岁我当篾匠学徒时,看着别人都在玩风筝很是羡慕,就想着用废旧的竹条自己制作一个,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按他的话说,从第一只竹条风筝算起,至今做过的风筝多达百余只,因为家里塞不下,很多都当成礼物送给了街坊邻里和亲朋好友。

  走进老人家里,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你可能会误以为到了一个风筝博物馆。六十平米的老房子里,龙风筝、老鹰风筝,还有卫星风筝、五角星风筝……什么造型的都有。其中最大的长十几米,最小的有三四十厘米。

  虽然已是古稀之年,但老人眼不花、背不驼,精气神十足。家里风筝这么多,哪个放在哪里,都记得清清楚楚。所有作品中,他最得意的就是自制的龙风筝,全身上下用的都是废旧材料。红绿色的身子为废弃的塑料袋,两只大眼睛是用下来的乒乓球,爪子也是不要的布块拼接。因为龙身特别长,这只风筝从阳台一直摆到卧室门口。

  吸引到很多的年轻铁粉

  乐意将手艺传授给有心人

  2008年开始,虞大爷加入了宁波市中老年风筝协会,每年市级风筝比赛上都能获奖。2010年,老人又报名参加全国风筝比赛,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面对荣誉,他却没有太过看重,反而是享受参与的过程。

  2014年,虞大爷参加了市里“动起来”市民健身月月赛之风筝放飞比赛。当天,他制作的风筝很惹眼,那是一个自制的“卫星风筝”,依旧是用废弃的材料“巧手”加工而成。虞大爷骄傲地说:“这可是当年‘长江一号’上天的时候我做的,转眼多年过去了,我把这只风筝命名为‘嫦娥一号卫星风筝’,目的是纪念我们的卫星登月,希望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现如今,有着很多铁粉的虞大爷,很乐意将做风筝的手艺传授给有心人。他觉得:“现在的人,大多喜欢窝在家里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玩风筝的人都少见,更别说花精力自己制作了。有这样一个能带动大家的机会,很有意义。”

  以前,老人还担心,如果年轻人不愿来学手工风筝,这种传统的手艺就没落了。现在,看着这么多背着书包的小学生都跑来请教,感到特别的欣慰。

  老人说做风筝如做人

  遇到挑战不要埋怨和逃避

  “好的风筝,动手过程一定要心细。”虞大爷说,做风筝最怕的就是心浮气躁,特别是做微型风筝,体型越小,对于手的精细能力要求越高。稍有误差,就可能导致最后的试飞失败。

  50多年制作风筝的经验,老人在屡败屡试中悟出一些道理。他发现,做风筝的过程和做人有许多相近的地方。做好风筝,动手前先要在脑子里反复模拟风筝飞翔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风筝能不能飞上天,也不能忽视“翅膀平衡”这个重要细节,一旦两边轻重不一,风筝就飞不起来。

  生活中做人也是一样,要学会综合分析,把家庭、社会、人际关系辩证地处理。“一个事物有让你烦恼的就有正作用,有让你高兴的同时就有负作用,关键看你怎么正确看待了。”虞大爷鼓励现下的年轻人,遇到任何挑战,一味埋怨和逃避是不行的,要有积极的态度,然后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本文来源:现代金报 责任编辑: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海曙新闻数字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