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岗”引领志愿服务新风尚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毛一波通讯员马超超
20年春风化雨,党员“一人一岗”犹如一颗蕴含活力的种子,茁壮成长,逐步由“小盆景”变为“大风景”,成为海曙乃至宁波党员志愿服务的标志性载体。在这背后,有一整套持续运作、保驾护航的志愿服务体系,源源不断地为党员“一人一岗”注入新的动力。
20年后的今天,群众的需求更趋多元、市民的沟通方式更加便捷、资源整合更加强调社会化……如何让党员“一人一岗”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区委书记彭朱刚表示:“我们将继续立足海曙实际、突出海曙特色,更加注重资源整合、强调精准对接,在‘一平台两中心七基地’的总体布局中架构‘四大机制’,于志愿服务的转型升级中凸显‘供给侧改革’,让党员‘一人一岗’适应并引领着志愿服务的新常态。”
问题:如何拓面提质?
海曙党员志愿者“一人一岗”活动在服务群众、扶贫济困、助老助残等方面,传递满满正能量。然而,随着志愿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社会需求日益增多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升,党员“一人一岗”供需对接等方面短板日益凸显。
“段塘街道有党员志愿者服务团队27个,在社区各项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老年党员志愿服务热情高,却受年龄、身体等多方限制,有些力不从心。青年党员多为在职党员,闲暇时间有限,对居民需求在时效上不能得到切实的保证。加上存在信息不畅等情况,也让受助者和助人者不能高效对接,使志愿者资源得不到最大最合理的配置。”段塘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蔡文质表示。
广泽社区书记李青波对此也感同身受。“我们社区由公租房、经适房、安置房三个保障性小区组成,弱势群体居多,其中精神疾病患者有112人,但社区内的专业心理志愿者只有两位,供需不平衡。”江厦街道则缺乏上党课、知识讲解、摄影摄像等岗位的专业志愿者,月湖街道也需要在环境整治等现有的志愿岗位外,扩大新的志愿者服务领域。
“希望能设置一个有效平台,方便志愿服务的即时供需对接,同时也希望在体制机制上对党员‘一人一岗’拓面提质,从而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日前,区委组织部举行的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党员志愿者对党员“一人一岗”活动也有着更高的期待。
对策:盘活资源实现供需对接
一款由市委组织部、81890求助服务中心共同研发的“甬·志愿”APP应运而生。“‘甬·志愿’联通全市各县(市)区的志愿服务,兼具志愿服务、公益众筹、活动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平台,解决对接不精准的问题,打造‘指尖上的志愿服务’。”该APP运行维护负责人介绍,海曙区还针对“甬志愿”的机构设置、权限开辟、职责分工等问题做了细致规定,以确保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81890则率先在服务力量调度、资源调配、考核评估等领域,完成了“指挥指导”功能的升级,建立起一支审核、评估、协调、财务等多个职能的队伍,以满足群众日益多元的需求和增高的服务标准。
除了人的对接,资源对接同样重要。“相比以往党委政府单方面的资源投入,现在的志愿服务工作更强调盘活社会资源。”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裘丽萍说。每年年初,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会根据志愿服务的实际需求,推出100多个“公益创投”项目,发动100多个爱心企业与这些项目团队对接。仅2015年,“双百对接”模式就让83个服务项目获取近120万元的资金扶持,为志愿服务注入新活力。
海曙还推出一系列机制保障志愿服务力量,区级“金种子”基金用于对全区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孵化基金,党建项目经费用于党员志愿者品牌工作室建设。近年来推出的“公益众筹”制,则用互联网方式发布募集社会资金,用以资助助学、助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项目,更多志愿服务力量和社会资源正不断涌入公益事业。马园社区借力“公益众筹”筹到热心市民1.5万元爱心基金,开展“爱心拐杖”、“爱心晾衣架”等公益行动,为70多位老人提供便利。
“整合专业化服务力量,让需求有对接、服务有保障,推动了党员‘一人一岗’拓面提质。”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根据实际需求,海曙在全区商圈、学校、公益组织中建立首批七个特色岗位发布基地,包括公益一条街、“馨之园”社会助残服务中心、怡情楼、达敏学校等。通过定期排摸志愿岗位、细化岗位职责,发布岗位信息,力求在更广的区域里促进岗位认领和服务对接。
创投“老帮菜”组乐队,音乐无关身价
- ·为何“多莉”在中国游不远?06月23日 11:07
- ·他是靠“毁容”上位的英伦花美男06月15日 17:32
- ·美国主旋律《汉密尔顿》又赢了06月14日 14:08
- ·魔兽2000个特效镜头,逆天06月12日 11:28
- ·无论是否得奖她都是最好的戛纳影后05月30日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