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做得如何? 细节贴心获得感强了

    2016年08月08日 14:46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浙江在线8月8日讯(浙江日报记者许雅文)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6年至今,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在平稳有序推进。

  一张张可喜成绩单背后,凝聚了政府不忘初心、以民为本的发展理念,并以新理念引领新实践。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群众想什么就干什么,这是浙江办好民生实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通民生“堵点”、疏导民生“痛点”、治理民生“盲点”,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到变化、看到实效、得到实惠。

  不忘记初心、不丢掉恒心、不动摇决心,在每一件民生实事的背后,我们都能找到这样的细节,读出新的发展理念。

  看准百姓“脸色”

  始终不忘初心

  如何合理确定为民办实事的内容和目标,让民生实事更合民意、更有实效?那就要看准百姓“脸色”,做到以人为本。从2015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始以来,我省将“麦克风”交给群众,邀请全省人民建言民生实事,打造民意互通的信息“立交桥”。

  2016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从最初就问计群众寻“实事”,民生实事看得见、摸得着,自然能够实现件件落实。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新改造200家城镇农贸市场”成为2016年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内容之一。

  一直以来,“脏、乱、差”是不少菜市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走进青田县的菜市场,看到的却是整洁、舒适、有序。目前,青田全县农贸市场实现标准化管理,连续五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截至6月底,我省共有239家农贸市场申报创建省放心示范农贸市场,且均已启动改造。

  浙江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在2016年为民办实事中,“加快电商服务网络建设”传递了农民增收新需求。“新建300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实事项目,正是给予活跃在乡村的青年以及享受“互联网+农村”的农民一个更可期许的发展未来。

  在龙游,几乎每个返乡青年都与一根网线有着不解之缘。目前龙游的线上线下电商平台,不仅吸引一批龙商回归,也让大学毕业生纷纷回乡创业。尤其是“农村淘宝”正式运营后,龙游涌现出120个农村淘宝服务站。

  把握自然“气色”

  体现绿色理念

  2014年起,“治理雾霾”开始出现在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中。百姓对雾霾话题的持续关注,是环保意识的觉醒和环保理念的进步。“我们的空气质量会变好吗?”这一民生之问,提醒政府在落实民生实事过程中把握好自然的“气色”。

  为了让蓝天白云多起来,各地在推动民生实事中也在努力尝试,不仅把绿色发展作为一种理念,更升华为一种行动指南。

  纵观嘉兴秀洲区,自开展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工作以来,通过实施直接淘汰、改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集中供热等多种形式,已累计淘汰和改造燃煤锅炉572台,不仅优化产业结构,更提升经济效益。

  2016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中,“淘汰改造8000台燃煤小锅炉”的年度目标,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目标任务的63.8%。在浙江大地上,渐渐消失的,不仅是曾经矗立着的烟囱,更是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

  目前,安吉县天子湖镇西亩村西北线公路改建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中。安吉大部分村庄位于山区,要建设联村联网公路,绕不开山体和植被。据了解,在整段公路改建工程中,该县交通运输局将“路域原生态”置于重要前置环节,利用现状道路资源,通过路肩硬化、增设错车道及排水沟、局部山体截弯取直等措施,避免了大拆大建。

  “这是我们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一直坚持的理念。”安吉县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的这句话,反映了我省干部在推进民生实事工程中,坚持绿色发展,做到知行合一。

  提高发展“成色”

  释放创新活力

  回望省政府每年发布的十方面民生实事,教育、医疗、养老等一直是热点。面对这些热点,只有提高工作创新的“成色”,克难攻坚,才能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推进民生实事中,各级政府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创建了许多灵活而接地气的工作方法。

  “改造农村困难家庭危房”被列入2016年省政府十方面民生实事。如何保证安居梦真正落到急需的农村困难家庭,如何保证危房改造的质量安全,如何确保这项民生实事的公开、公平、公正?

  为此,桐庐县是这样做的——多部门在现场对困难户情况进行核实;“个人建房公示牌”亮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危房改造应急救助机制,经县救助办核准成为应急救助的对象,实现即时发现、即时救助的动态管理。

  在浦江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已逾九成,站在“高起点”上,浦江有更高追求。为推进一些村庄的污水治理工程,当地推出《浦江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质量管理“十八法”》使用操作手册,明确规划设计、材料采购、工艺流程、工程建设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内容,对砂石、管道建材等统一运输、统一分配,预防工程中的偷工减料现象。

本文来源: 浙江在线 责任编辑: 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