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老党员手抄党刊十二年

    2016年11月22日 10:32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讯(记者毛一波通讯员欧阳媛斐)“这一期的主题是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我看了十几张报纸,把跟我们党员和百姓最贴近的内容都剪辑了下来,一会抄上去,我还收到了很多党员的学习感想。”11月2日上午,77岁的老党员陈建宏来到西门街道芝红社区的“葵花党刊”工作室,开始新一期的编辑,这已经是他出刊的第145期手抄报,这一坚持就是12年。

  陈建宏有一本工作日志,详细地记载了过去12年出过的每一期党刊,从最初的一期只有四五个内容发展到了一期十几个内容,“都是根据居民需求定制的。”陈建宏说,原先他会摘抄报纸上的大段内容,但是并不符合老年人的“胃口”,“文字太多太密,老年人站着看很累。”于是,陈建宏就开始结合社区实际,内容从党刊摘要发展到社区好人好事,居民关心的物业知识等内容。

  这样的转变也让陈建宏吸引了很多粉丝,现在的他有16个通讯员,近200个团队成员,周爱芳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小区住了有近30年,自从2004年里,社区宣传窗里多了这份党刊后,她每个月都会去看,2007年她就加入到陈建宏的团队中,并且开始积极投稿,有个月多的时候有6篇。而对于不会写文章的老年人,他们也开始广泛运用其这个平台,通过口述的形式,传播社区里的好人好事。王奶奶因为多次受到邻居的帮助,很想感谢这个好邻居,也传播好的风尚,就找到了通讯员邵贻芳,让他帮忙代写,放到《葵花》党刊上。

  参加的人员多了,队伍庞大了,陈建宏对《葵花》党刊的质量把关要求也更高了。每一期手抄报,他都会反复校对,对一些他不了解的生僻词,他就会用辞海等查阅,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家里的书籍已经有了几千册。有一次一个老同志写了关于海曙区景点和历史背景的内容,其中涉及了许多人名、地名和人物故事,陈建宏就一一进行了校对和翻阅,光一篇文章就校对了三四天。

  这份坚持和认真,为居民打开了一扇视野之窗,每天晚饭后,不少居民都会来到宣传窗前,了解当月的社区大小事。而这也成为了陈建红不能放弃的使命。“从没想过放弃,已经成为每个月定期要完成的‘作业’了,居民也会催着来问每期的内容。”陈建宏说,2006年,他生病住院动了手术,稍稍有点恢复,他就拿出报刊阅读,并开始抄写,医生都在一旁“埋怨”他不懂得休息。

  而现在的已经年迈的陈建宏也有一份担忧,手抄版的《葵花》党刊是否还能继续下去,他很想找个接班人,“现在团队中,最年轻的已经60多岁了,视力或多或少都有了问题,很希望很希望年轻一点的同志加进来,把《葵花》党刊继续办下去。”陈建宏期望着。

本文来源: 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 毛一波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