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播报党员自查 看嵊州如何释放三改一拆红利

    2016年11月25日 18:37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沿着“唐诗之路”漫步于诗画剡溪之畔,约上三两好友相聚在吾悦广场中央……眼下,越来越多的嵊州人发现,“三改一拆”所释放的种种红利,不仅极大改善了城乡面貌,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近年来,嵊州市在实施“三改一拆”的过程中,注重拆改用相结合,把拆后土地用于拓宽道路,实施绿化,修建公园或文化礼堂,或是将城中村、旧厂房改造成城市建筑新地标、企业转型新平台。

  如今,在这片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土地上,一个个曾经影响城乡面貌的“污点”变成发展过程中的“亮点”。

  微信群播报拆违进度

  初冬,从甬金高速嵊州南入口驶入城南新区,沿宽敞平整的府前大道一路前行,只见一排排行道树均匀分布于道路两侧,间或有鲜花点缀,绿草茵茵,与近旁的幢幢高楼、林荫小道相互映衬。

  过路者无不感慨:没想到这一片违建遍布、以环境脏乱差闻名的高速路连接带,竟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为南大门的一道别样风景线。

  而对于居住在石璜镇向阳村的全体村民来说,今年所收获的拆改红利也格外显著。仅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村里的一大片违建群、40多个露天厕所全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3个设计精巧的小型公园。

  村民潘巧丽逢人便说:“以前村里每天都臭烘烘的,苍蝇蚊子到处飞,现在清爽整洁,鸟语花香,周末都能看得见游客了。”

  从城市到乡村,从公路到河流,从工厂企业到居民住宅……3年多来,一个个如同疮疤的违法建筑应声而倒,一处处引人赞叹的城乡景观拔地而起。

  今年2月下旬和3月上旬,嵊州先后召开城中村改造和无违建先进县(市)创建动员大会,专项部署“三改一拆”工作,4月初又在微信上建立“美丽建设嵊州群”,运用新媒体手段深入推进拆违。

  嵊州市“三改一拆”办副主任王志明说,这种微信晒进度的活动,全面激发了大家比、赶、超的拆违热情。自4月份建群以来,全市每周的平均拆违数从过去的三四千平方米增至11万平方米以上,今年6、7、8月间更是创造了日均拆违约1.3万平方米的纪录.

  今年年初至11月20日,全市累计拆除违法建筑270万平方米,完成旧住宅、城中村、旧厂区改造共520.6万平方米,朝着创建“无违建”先进县的目标大步迈进。

  党员自查自拆“一户多宅”

  去年下半年,嵊州城南新区马桥区块26.7万平方米的城中村被全部拆除。

  这里曾经是城南新区最大的“污点”之一,老旧住宅集聚,垃圾遍地,乱搭乱建的情况也十分普遍。改造涉及桥南社区的笆弄、马桥、高家、宓家,以及下南田环城南路以北区块,涉及居民多达800余户。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顺利完成征迁?城南新区建设管理局局长周方均给出的答案是:换位思考,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拆迁户争取最大利益

  周方均说,在城中村的征迁工作中,时常要面对征迁对象复杂的家庭关系及其利益纠葛。为此,他们特别注重从了解一户人家的实际情况入手,一边帮助其化解家庭矛盾,一边为其争取合理的拆迁赔偿,既加快了征迁签约的进度,也收获了广大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针对农村大量存在的“一户多宅”问题,嵊州市今年专门出台相关规定,从农村党员干部着手,要求党员干部结合“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亮明身份,树立榜样,带头拆违。

  一张党员拆违的时间进度表由此铺开:4月,全市923名农村主职干部在媒体公示;5月,全市29914名农村党员干部签订自查承诺表。6月15日前,要求党员干部自行拆除非法“一户多宅”,如在规定时间内未自查申报和整治到位的,一律予以责任追究。

  黄泽镇湖头村党支部书记魏新中带头拆除4间违建房间,三王村党员董伯忠主动拆除自家违法建筑200平方米……“拆违的口子一旦从党员干部身上打开,一些村民的怀疑和不平衡心理就能渐渐消除,推动后续工作的进行。”黄泽镇副镇长王洪伟说。

  截至10月20日,嵊州累计整治非法“一户多宅”11225户。

  城中村上“长”出新地标

  拆改是手段,用才是目的。嵊州市坚持把“三改一拆”与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经济转型相结合,力争让每一片土地都发挥最大效益。

  走进如今的城南新区马桥地块,只见总投资50亿元、建筑面积达58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新城吾悦广场拔地而起,碧桂园等知名房地产项目陆续开工,投资近3亿元的实验小学、中心幼儿园、“美妙三公里”景观公园等民生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拆改用的结合,让这片曾经的城中村浴火重生,成为当地居民津津乐道的一处城市新地标。

  在农村地区,嵊州将拆后土地均重点用于建设家宴中心、文化礼堂、村庄道路、休闲公园等民生实事工程,以及用于安排住房困难户的宅基地,既解决了村民建房难问题,也极大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枫谷线、嵊张线、嵊义线、绍甘线、城南入城口等多条道路通过拆改结合,面貌焕然一新,全面提升着嵊州“两路两侧”的整体形象。

  今年10月底,位于嵊州集成灶生产龙头企业浙江亿田电器有限公司厂区内的10000余平方米的旧钢棚被全部拆除。公司计划将这片区域打造成一处楼高4层、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的智能化厂房,并于明年年底投入运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在钢棚里进行工业生产,既存在安全隐患,对于土地的利用也不够合理,不符合工业4.0时代的发展要求。”董事长孙伟勇表示。

本文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 李成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