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文化 鸬鹚捕鱼
本网记者朱尹莹通讯员吴莺莺
“啊嘘,过去过去,啊嘘……”烟雨朦胧下一叶扁舟,渔夫撑着长篙,口哨声响,成群鸬鹚扎进水中。矫健的鸬鹚、硬朗的渔夫,这是南塘河冬日里的一幅诗情画卷。
鸬鹚捕鱼起源于公元960年,鸬鹚潜入水中,嘴里兜着鱼,再回到小舟上,渔民从鸬鹚的嘴里将鱼掏出。现在,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几近消失。而在洞桥镇沙港村,还有庄根华、张圣华这样两位年过八旬的老渔民,60多年来一直坚持原生态的鸬鹚捕鱼,延续着独有特色的渔樵文化。
鸬鹚捕鱼技艺都为家传,张圣华三代都是有名的捕鱼能手。“鸬鹚12个月大就开始训练,10岁后视力会出现问题,没法下水了。”张圣华说。12岁开始,张圣华跟着父亲下河捕鱼。刚开始他控制不了平衡,张圣华在小船上摇摇晃晃,稍不留神就会翻到河里,一天翻个十几次是家常便饭。时间长了,他慢慢摸到了门道,这营生一干就是60多年。
鸬鹚捕鱼时间一般是每年农历十月到次年正月底。捕鱼开始,庄根华持竿朝船舷一抹,鸬鹚便“扑通扑通”跃入水中。鸬鹚飞速游弋,在河里寻找目标,并不时潜下水去。随着庄根华的口哨声,鸬鹚们乖巧地完成一个个动作。“鸬鹚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只有发出抑扬顿挫的口令声,它们才会专心捕鱼。”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的捕捞工具与作业方式兴起,不少传统鸬鹚捕鱼人纷纷转行,而两位老人一直坚守着这门技艺。如今,鸬鹚捕鱼已经被认定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是两位老人最大的心愿。“儿子们虽然都懂得这门技巧,但是用的地方太少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门手艺,传承好这门手艺。”老人们说。
乔·阿尔文,演活了比利·林恩
- ·“丢书”活动更像一场自嗨11月18日 15:58
- ·刘青云 演戏这事,我会一直拍到不能拍为止10月31日 16:11
- ·“硬汉”邵兵首当导演“很幸福”10月31日 16:04
- ·《但丁密码》:网络新兴资本家总被妖魔化10月31日 15:50
- ·《湄公河行动》通俗但不说教10月11日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