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则活、则进,不变则僵、则退。
2016年,是陆旦丹进入旦可韵的第五年,也是旦可韵从2012年以来,迎来的第一个销售额增长30%年。敢想、敢做、敢拼,是旦可韵人贴在陆旦丹身上的标签。
2012年,是旦可韵企业历史上的一次十字路口。受电商冲击、产品线老化等因素,销售额一度下滑。转型、升级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我提出要整改产品线,重新定位客户群。”当时,陆旦丹刚从英国学成归来,担任旦可韵的设计师,年轻气盛的她刚一提出观点,便遭到了否决。
“我很倔,不怕受挫。”在之后的半年里,陆旦丹不是聚焦在实际的“拯救”工作中,而是走访、观察与思考。“我在自家的门店看客户群需求,商场里看同类型的品牌的客户群,看时尚品牌如何营销针织类产品。”当一本数据翔实、有理有据的SWOT分析册放在老总面前时,陆旦丹获得了改革的权利。
改革,并不等于全盘否定。“取、舍,都是企业的生命力。”陆旦丹迅速组建了一支年轻的设计师团队,重新定位了目标客户群,逐步构建了新的产品线。“我保留了旦可韵原有的生产工艺,面料和产品质量是旦可韵20年来的工匠精神。”陆旦丹关闭了旦可韵的天猫店,更加专注顾客的私人定制,包括柔性生产链智能改造。
“我很幸运,在做这些改变的时候,遇到了对的人。”陆旦丹说,在新海曙,中小型规模的服装企业还有很多,他们在引进专业人才还是非常困难。“我是一名新的人大代表,想先从自己熟悉的行业入手,提点建议。”陆旦丹希望相关部门能深入广泛开展中小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将核心的共性化问题写入人才计划,并建立区人才总量目标,出台中端人才引进政策,让更多的专业人才落户海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