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海曙新闻网

集士港镇 古林镇 高桥镇 横街镇 鄞江镇 洞桥镇 章水镇 龙观乡 石碶街道 月湖街道 西门街道 江厦街道 南门街道 鼓楼街道 白云街道 望春街道 段塘街道

除了诗和远方,寻找的还有文化

    2017年03月10日 09:19  海曙新闻网
    字号:TT

  海曙新闻网记者朱尹莹

  刚刚过去的周日,月湖诗社的几名大佬再次聚首,为3月份宁波版的《中国诗词大会》做细节上的完善。“这个活动很早就开始策划了,并不是‘傍大款’。 ”社长李皓笑着说,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催热了诗词热,也让他们加快了项目落地的进程。

  李皓口中的“不是傍大款”,还有一层意思,是2012年月湖诗社成立以来积累的粉丝群。“每次诗会,总能吸引不同社会群体的关注和参与。”让李皓印象深刻的是发生在三年前南塘老街的一次中秋诗会,在“斗诗”这一环节,现场参与的观众不仅有黄口小儿,还有中年的彪形壮汉。

  “一上来,他就吟诵了一首《水浒传》中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看着很粗糙的汉子,吟起诗来却很有气势。”李皓说,由此可见,在海曙,乃至宁波,诗词歌赋并不是小众文化,而是雅俗共赏的一种文化。

  说起宁波的诗词文化,“月湖诗社”是有发言权的。最早的月湖诗社诞生于晚唐后期,由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民国初改称“天宁寺”,已毁)住持宗亮所创。据赞宁《宋高僧传》记载:“亮(宗亮)恒与沙门贯霜、栖梧、不吟数十人,皆秉执清奇,好迭为文会,结林下之交。”

  这个僧人诗社的盟主宗亮曾创作了300多首诗,曾结为诗集,但现仅存4首。宗亮作品颇关注社会现实生活,有咏它山堰诗七绝、七古各1首,向为宁波诗歌爱好者所称道。

  此后月湖相继涌现了五老诗社、湖上诗社、遗老诗社、湖心诗社、三司马社、林泉诗社、鹤林七子、西湖八子社等一批民间诗社,盛极一时。伴随着月湖各类诗社发展,宁波也涌现了大批诗人,月湖成为了文人墨客的栖息荟萃之地,历代涌现了舒亶、丰稷、周锷、晁说之、陈允平、汪大猷、屠本峻等诗人。

  2012年,“月湖诗社”挂牌重生。“我还记得挂牌那天,秋雨纷纷,大家热情不减,冒雨吟诵,以诗会友”。李皓说,从最初的几名核心会员,如今“月湖诗社”已经吸纳了百余名爱好者。“今年除了推广诗词文化,还要对有才华的会员进行创作培训。”

  千百年来,月湖始终滋养着宁波诗词的发展。

  在月湖畔的广济中心小学,每天早上传来的朗诵声中,从来都不缺乏诗词。为了让学生们从小了解中国诗词文化,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坚持早起晨读。

  而学校开设的拓展性课程——国学,也是学生们热衷报名的一堂课。授课老师秦岚说,孩子们朗读背诵理解这些古诗词,首先是进行一些人文的积淀,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再就是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一些爱国主义教育。

  爱上诗词,不仅要读,还要会读。去年3月,吟诵学会的出现,让宁波寻找到了诗词的另一种美。“在诗词文赋中,语言讲究声音的高下、长短、疾徐、抑扬、顿挫及其他变化,优雅而自然。”会长马颖会是一名园林高级工程师,受家庭熏陶,从小酷爱古典诗词文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见了一位吟诵者,感受到了这种古典阅读方式的独特美感,从而燃起了学习、研究吟诵文化的热情。

  学会的成立,她和志愿者团队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宁波传统吟诵文化的挖掘、抢救、恢复及推广工作中。短短一年时间,他们开讲座、读书会、吟诵沙龙、吟诵展演,足迹遍布书店、社区、学校。他们开设的公益讲堂,从初中到幼儿园的学生都有,开课来没有一个孩子中途退出。好多家长反馈:“孩子们学了吟诵,把读诗当成了一种享受,一到周末就开心地叫“又可以去读诗了’。”

  市作协主席、著名诗人荣荣说,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形式新颖活泼,带动了诗词学习的热潮。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学习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希望诗词热经久不衰。

本文来源: 海曙新闻网 责任编辑: 朱尹莹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关键词:

海曙新闻

更多
  • 第761期
  • 第760期
  • 第759期
  • 第758期

图片海曙

更多
  • 樱花如雪
  • 雨中鼓楼沿
  • 满园春色
  • 静美月湖秋
  • 雨巷
  • 跳舞健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