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祝梅)三月江南,让风景更美的,是妆点浙江的一簇簇新绿。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发源地,浙江践行绿色发展之路,全省森林资源连续多年实现“三增长”。省林业厅今年1月发布的全省森林资源公告显示,2015年,我省森林面积增加0.6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688.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上升0.05个百分点。
这其中,平原绿化工作功不可没。截至去年,省委、省政府已连续7年召开全省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仅2015年,平原地区四旁植树蓄积就达1199.55万立方米,与2014年相比,年增幅达5.81%,远高于全省活立木蓄积的增幅。
补短板
擦亮生态底色
在杭州,城区扩绿工程已连续10年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成的弥陀寺公园、始版桥公园等“口袋公园”,正逐步满足中心城区居民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的愿望。
平原地区曾是浙江生态绿化的洼地。至2010年,全省平原绿化面积仅677.7万亩,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1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当年作出决策部署,全面启动“1818”平原绿化行动,提出到2015年全省力争新增平原造林180万亩以上、平原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以上,并在多个主要文件中,把“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平原绿化面积稳步提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
今年我省将迎来第八次平原绿化工作座谈会,届时,有关“绿”的讨论将实现全省县(市、区)全覆盖。省委书记夏宝龙反复强调,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不动摇,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定力,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持之以恒改善生态。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也协力推进平原绿化,省政府加快推进“四边三化”,加强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绿化工作,省政协连续9年在全省两会期间召开“关注森林”工作会议,带头推动全省“关注森林”活动。
“绿中含城,城中带绿”正成为浙江平原地区的新名片。以海宁市为例,2011年以来,当地创新实施规划谋绿、江边种绿、河边栽绿、路边植绿、拆违扩绿、闲地补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屋顶铺绿、公众认绿等“潮乡十绿”工程,新增绿化面积7.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7%,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6平方米。
快马加鞭须趁早。2013年,我省提前两年超额完成2010年预设的行动任务,又在2014年自我加码,提出“到2017年全省平原林木覆盖率力争达到19%以上,到2020年全省平原林木覆盖率稳定在20%以上”的新目标,截至2016年底,全省平原林木覆盖率已达19.81%,再次提前实现2017年阶段性目标。今年,我省计划完成平原绿化任务11万亩以上,力争提前3年冲刺20%的目标。
找空间
激活发展动能
浙江山多地少,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地区,扩绿增质的空间在哪?各地大胆创新,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在温州瑞安市,当地以每年每亩500元向农户租地20年用于56省道绿化,期满后林木归农户所有,既有效解决用地问题,又保护和增加农民收益。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全省已累计投入绿化资金554亿元。
按照“森林与治水密不可分,山青才有水秀,青山方有绿水,治林就是治水”的要求,我省将平原绿化工作同“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有机结合,拓展宜绿能绿空间,充分发挥森林的水土涵养功能。
在诸暨市,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处处可见,曾经的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不少变身为绿地公园,仅城区就新增绿化面积500亩;在金华市浦江县,全长17公里的浦阳江生态廊道已成为人气最旺的景观带,不仅打通了水生态格局,更奏起“浙中生态廊道”的美丽序曲。
以和谐宜居为目标,近年来,我省大力营造立体绿化、生态绿地、城市片林和环城林带,着力营建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效益的城市森林景观。至2016年底,全省已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12个、省级森林城市69个、省级森林城镇316个,建成省市县三级绿化示范村5657个、森林村庄7727个。
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我省坚持把平原绿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通盘谋划。去年9月,宁波植物园一期建成开园,引进植物原种630余个、园艺品种2000余种、栽植乔木25000余株,半年多来游人如织,成了宁波的“绿色客厅”。
谋创新
勾画江南新景
栽下一棵树,种出一片景。如今的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荷塘村有了个新名字——“桂花村”,以柯城区的“一村万树”全域绿化规划为指引,村里栽种了7000株桂花树和3000株桃树,又在荒山上开发了50亩百桂园,引来民宿入驻。以珍贵树种、彩色树种为主题,该区突出“一村一品”,串点成线,带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荷塘村的变化只是一个缩影。我省坚持平原绿化与兴林富民同步、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的方针。在长兴县泗安镇,苗木产业已成为当地林农增收致富的法宝,从品种、技术到销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生动演绎着“藏富于林”的故事。港湾之间的宁波市象山县积极鼓励浙商“绿色回归”,引进资金2.5亿元,发展花卉特色产业3000余亩,示范带动农户500余户。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我省不断激发山林活力。以改革为切入口,丽水市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73.9亿元,贷款余额54.7亿元,份额占全省近六成,居全国首位,有效推动森林资源转换为林农创业资本;作为全省唯一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德清县持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林地确权登记颁证,率先出台林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交易规则,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4亿元。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作为生态建设、富民工程的重要内容,我省将开展“新植1亿株珍贵树”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发展珍贵树种作为我省“十三五”发展的重大工程,两大重拳合力,希望引领全省平原绿化工作提质增效。2016年,全省已新植珍贵树2100万株,根据计划,到2020年,我省将新植珍贵树1亿株以上。据测算,这1亿株珍贵树将带来约1250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我省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