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权利
誓死捍卫
“潜心八年,六易其稿。”“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这些印在同名小说《人民的名义》腰封上的推荐语,实在让人难以忽略它的分量。
《人民的名义》从小说“变身”话剧,再登电视屏幕,一路都有灼热的目光紧紧跟随。
“我们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棒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了。”观众们大呼,近几年来,荧屏上有太多的神剧、谍战剧、玄幻穿越剧、家庭伦理剧……观众希望看到反映真实社会现象的电视剧。
故事,还是要由“跑第一棒”的周梅森来讲。
“腐败分子太有创造力了,远远超出了一个作家的想象。”你相信吗,一个部委项目处处长,在机关房改房的家中被反贪总局问询。他吃着炸酱面,口口声声“人民”“党和政府”。他的家具、装修土得掉渣。而最终,在他另一处隐蔽的豪宅里,办案人员找到了现金2.3亿元!
看过《人民的名义》观众,对这个镜头一定印象深刻。
“小说和电视剧最大的不同是,小说是往里收,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电视剧是往外放,拼命扩张辐射力。有的时候5条线索并行,一集40分钟,生旦净末丑都有。”在周梅森心里,剧里的故事、人生,真实,却也极其残酷。现实不仅有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还有许多扑朔迷离、难以分辨的灰色地带。甚至,婚姻也成了天平上的砝码。
“离婚很多年,却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傍大款、假夫妻,拿婚姻做利益交换,笑贫不笑娼,笑贫不笑贪,这都是物欲横流的表现。我们蒙上眼睛,这些现象就不存在了吗?作家要有面对生活、面对严酷现实的勇气。”周梅森说,有一种风气特别可怕,就是躲避文学的思想性,不再谈论文学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只关心如何把文章往精巧玲珑细腻里写,认为这是艺术,这是不对的。
周梅森说,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文人之笔,劝善惩恶。这就要求作家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一个伟大的作家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一个巨变时代的文学责任。像鲁迅,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伟大的作家。”周梅森说。
“最可怕的是脱离生活,钻进象牙之塔,作家自己先把心封闭起来了。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电话那头,周梅森亢奋的声线滑了下来,一字一顿。生活中有太多的利己主义者,所以在《人民的名义》里,检察官侯亮平是一个“伟大”的角色。
剧中,侯亮平就像一把安全锁。周梅森故意没有给他太多政治资源、家庭背景的交代,赋予他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我们太需要英雄了,呼唤像侯亮平一样秉公执法、执法如山的英雄。
“这是您唯一的一次乘车/母亲您躺在车肚子里/像一根火柴那样安详/一生走在地上的母亲/一生背着岁月挪动的母亲/第一次乘车旅行/第一次享受软卧……”周梅森一边背诵,一边声音微微颤抖,仿佛缀满了泪水。
这首诗名为《母亲的专列》,大意是说苦难一生的母亲第一次去县城,车终于抵达,终点却是县城的火葬场,作者是周梅森的朋友。还有一首《流动的国土》,作者是周梅森老家的一个农民。这两首诗都被写进了《人民的名义》。
人民的生活
至善至美
搞创作,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关注现实是作家的责任,这些年来,周梅森被认为是政治小说作家或者反腐倡廉作家的代表人物。
“我知道你是浙江的记者,自然多了一份情感。”周梅森的《我本英雄》就是2009年由我省影视企业联手央视国际、上影集团倾心打造的。这部36集电视剧也是一部独树一帜、具有史诗品格的大片。全剧大气磅礴,大起大落,生动展示了中国当代政治家如何执政为民,如何建设和谐社会等诸多重大主题,剧情紧张精彩,许多场面催人泪下。
是什么,促使周梅森总把笔触聚焦社会现实?
“我的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做过煤矿工人、刊物编辑,从事过证券业、房地产投资,还曾在某市挂职当了一年多的副秘书长。”周梅森对火热的现实生活,不是躲在书斋里观望感慨,而是积极的参与者。特别是那段挂职经历对他的创作影响很大,让他看到了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下笔的时候必须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不是借文学以泄私愤,相对这个时代丰富火热的生活和各种复杂的矛盾,个人的小哀怨真不值得一提。”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们在黑暗面前不气馁、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用理性之光、正义之光、善良之光照亮生活。对人民深恶痛绝的消极腐败现象和丑恶现象,应该坚持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真善美战胜假恶丑,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周梅森力求读懂中国这本大书,把根扎在生活中,不做改革进程的旁观者,在参与中思索,在参与中创造。归纳起来就是两句话:置身火热生活,讲述中国故事。
“我们处在一个千古未有的大变局之中,可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周梅森的弟弟以前工作的煤矿破产了,后来调到另一个厂,没等到退休又破产了,一辈子就这样过来了……周梅森感言:生活里像这样的故事很多。
于是我们看到,周梅森的作品,写成就,也写问题;写官场、写权力,也写社会的各个层面。他从现实生活出发,不掩饰矛盾,每部书写出一个精彩的故事。比如《中国制造》写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制约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问题;《绝对权力》探讨官员如何正确行使权力;《我主沉浮》写一个经济大省和一群政治、经济精英在改革过程中的沉浮起落故事。
创作时,周梅森不断与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起思索和追问:我们在历史风雨中创造了什么?我们给中华民族的历史留下了什么?赢得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用他自己的话说,大时代变迁的轨迹与他的人生是契合的,他始终是一位在场的作家。
这大概就是作家的在场状态吧。
挂了电话,合上采访本,心情却不轻松。每个人都向往安全、幸福的生活。谁又知道,有多少个英雄侯亮平在为我们守护,以正义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