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新闻网讯(记者王超 通讯员郭良承) 暖暖的日头下面,毛信国老人坐在自家门前,不紧不慢地抽剥着竹簚丝,他的妻子在屋内用竹簚编制着一张食罩底子,竹簚在指间不停地跳动穿梭。“人老了,做不动喽。”毛信国的妻子笑着、说着,这对家住横街镇爱中村的六旬夫妻,做竹编已有20个年头。
“哧”的一声,长长的竹条在刮刀上一划而过,瞬间变成又薄又细的竹篾,卷曲的竹屑落在地上,记者见到毛信国时他正在破簚,破簚即把竹子切割成需要的大小、薄厚,是竹编工艺中的基本功。“拉的时候可以根据薄厚需要,选择两个刀口的不同位置来拉。”毛信国的破簚工具类似一张长板凳,凳子面上有呈八字形的两个铁刀片用来切割、两枚钉子用来固定。长板凳边还有一把比砍柴刀略微小一些的簚刀,用来做竹子“粗加工”,砍竹、劈竹一刀全能搞定。
常年累月地制作竹编,使毛信国的关节褶皱如树根,皮肤亦是皲裂如树皮。“现在没人要做这种苦活了,不像我这个老头,跟竹子打了几十年交道。”谈话间毛信国老人的两只手始终没有停下,一拨、一捻、一挑、一夹,熟练有如年轻人。
“以前竹编器具是每家必备,现在时代进步了,都被塑料、不锈钢代替了。”毛信国说,现在用食罩的家庭也不多了,老两口每天最多编三个食罩,也不指望这个赚钱,就是编了几十年手里闲不住。“年轻一辈很难再将这些‘老古董’拾起来了。”毛信国说,他们夫妻俩有手艺,但脑子“锈”了,希望能有年轻人喜欢竹编,可以让竹编以新的样貌,新的形式再次走进人们的生活。